R(阅读片段) :
1、当你进入学习模式,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往往不够用。你需要在工作、生活还有学习中寻找平衡。这个阶段你可以尝试:
1.1 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关注自己的学习区;
1.2 学会保持专注,利用番茄钟之类的工具辅助自己;
1.3 学会记录自己的时间,搞清楚自己的时间的占用比例;
2、进入学习+分享者模式,你的知识开始为你创造价值。
3、利用80/20法则,做时间的杠杆应用,利用块状的时间来关注高成效的事务,断舍离低成效的事务
4、黄金圈法则:
4.1 Why?--为什么去做?
4.2 How?--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方法和策略?
4.3 What?--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5、吞青蛙:
5.1 明确你的三只大青蛙;
5.2 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青蛙;
5.3 每天保护自己的青蛙时间;
5.4 把“3的法则”应用到你的整个生活;
5.5 创建并严格遵守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
6、早起的仪式习惯:
6.1 什么都不想,走到书房穿衣服;
6.2 打开书房空调;
6.3 喝一杯温开水;
6.4 煮一杯咖啡;
6.5 KEEP晨间7分钟锻炼;
7、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7.1 最重要的是开始,而不是方法;
7.2 每天都坚持谁也做不到;
7.3 自己给自己奖励;
7.4 嗨~失败了,大不了重来;
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1、学习=输入,分享=输出,过程=加工。
2、制定任何目标的时候,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先要弄清楚自己的动机,想清楚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然后再明确要输出什么样的产物或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站在受益方去考虑什么样的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最后再去寻找研究合适的工具、方法或策略。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1、当初在梳理项目管理知识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所以通过PMP的考试过程,系统的梳理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关于构建起来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通过分享的形式来不断优化和加强,比如针对其中某个过程域设计制作培训PPT,给别人上课,从而倒逼自己对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有更深入和透彻的理解;
3、自己平时在选定目标或者跟别人讨论工作学习计划时,总是习惯性地先问动机,再站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产物,最后才是讨论工具、方法或策略;
4、周日等少爷上机器人班和英语课的碎片时间都是比较好的阅读时间,所以一般我都会随身带上一本书,坐在车里或者仟吉看,有启发的时候就会在印象笔记里记下来;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1、准备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书时,读一本,就输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并采用类似拆书帮的RIA方法;
2、将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擅长的东西都输出成分享培训的课件,比如:团队管理、软件测试、流程改进、敏捷、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理财和职业规划等;
3、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区分八小时内外,清单中的大青蛙放到无人打扰的时间段完成;
4、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制订一个有难度的大目标,当完成时就奖励自己一个一直想买却又下不了狠心的奢侈品,比如降噪耳机QC30或Kindle O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