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七个月,我们又来到了樱桃沟。来到了没有樱桃的樱桃沟,因为这不是产樱桃的季节。之所以如此,是要去寻找那有樱桃季节的味道,体验一下没有樱桃的滋味。
从谷水出发,西行至310国道向北,再转向樱党线一直向西。一路跨涧河,越陇海,过金水,沿途虽没有色彩斑斓,蝴蝶飞舞,蜜蜂成群的春的景色;也没有果实累累,云淡天蓝,一派丰收景象的三秋色调;更没有杏桃压弯树枝,樱桃满树火红的夏初的眼馋风光,但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菜,瓷丁丁的白菜,翠色欲滴的大萝卜,足能让你停车驻足。
来到樱桃沟,房东正在加工红薯粉。我们放下简单的行囊,准备开展没有樱桃的樱桃沟活动。
“中午烙点红薯渣饼吃。”同伴要求到。
“好呀,我现在就去准备。”房东老婆说。
“我们先去地里铲菜了。”我边说边拿起短铲和袋子走出院子。
这里在二十多年前还是个非常落后的穷山沟,说山不见山,说沟沟很深。出门要翻沟,出行是土路,雨天两脚泥,晴天扬灰飞。守着贫瘠的土地长不出粮食,护着满沟的樱桃树换不成钱。交通闭塞,信息不通。记得1974年5月初,天连续下雨,采摘的樱桃大量积压,政府不得不发动我们学生帮忙。我们俩人一组,冒雨把一筐筐樱桃用肩抬往城里送。
而今,这里不仅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宽阔的城乡公路还通上了公交车。半个小时一趟的车次极大的方便城乡交流。有的人家想省事,早上公交月票“嘀”的一刷,到城里喝一碗牛肉汤,泡上两个烧饼,一天都觉得精神饱满。如果到超市买上几斤鸡鸭鱼肉,用农家的方法烹调爆炒,再倒上几两小酒就着下肚,那种快意如同神仙。
每年“五一”前后,这个昔日无人问津的穷村庄,更是热闹非繁。交通堵塞就是常事,排了几公里的车辆进不去出不来。道路几次扩建,仍不能满足游客的增加。要是你赶在节假日,中午就餐都成问题,干等一两个小时坐不上桌都不足为奇。农民自产的樱桃,草莓等水果不要说去城里卖,就是放在家门口都供应不上,人手少的家庭,每天都不能吃上一顿囫囵饭。
繁忙的季节过去,人们都又开始谋划明年的发展。给果树施肥保墒,给草莓迁移新家以防顶茬,确保来年有个好收成。
初冬的季节,这里没有了旺季的喧嚣,劳做一年的人们也迎来了难得的休养生息,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轻松与快乐。处处都显得很安静,只有欢快的鸟儿在树枝上飞来跳去,尽情的唱着,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人们留给自己的美食。
我们通过樱桃长廊,看到遍地的樱桃树虽已进入初冬,但依然是叶青枝茂,老乡说这是墒情好的缘故。看得出他们对心爱的果树呵护有加,也预示着来年的樱桃会有一个好收成。
下了个坡,我们来到主人的菜地。实际不是专一的菜地,而是在红薯地旁边辟出的一小块地种的菜。有菠菜,有蒜苗,有香菜,有生菜,纯生态无污染。
走在松软的田地,如同踩上了海绵。看着翠绿的青菜,早已是垂涎欲滴,蒜泥菠菜,蒜蓉菠菜一热一凉两个素菜的轮廓已经在头脑中形成。
回到农家,我们开始了这次樱桃沟之行的最最重要的环节——坐在农家的房屋里,一边大口消灭着农家操手烹饪的美味佳肴,一边举杯把盏开怀畅饮。
我们请来了在樱桃沟做农家菜小有名气的同学掌勺,到底是行家,不一会农家红烧肉的香味就蹿出厨房,弥漫在院子里,钻到了屋子里,不禁使正在喝茶的我们口水直流。
请不要说用煤炉小火做出来的红烧肉好吃。一是这里已是禁煤区,不日高效清洁的能源——天然气就将进入农家。再者大火烹制就是农家的独到所在,香而烂,费时少,出锅快。
说时迟那时快,一杯茶水没喝完,几个菜就开始上桌。忙得主人拿杯子上酒,迅速展开嗨喝的架势。
五个人六个菜,虽不算嗨吃,但也算小气。下得最快的菜,当属红烧肉,肥而不腻,爽口养颜。
为了使红烧肉味道更美,大厨特意在出锅时做了点缀,在上面撒了一些香菜沫。红肉绿沫,立刻,肉香和菜香绵柔结合扑鼻而来,即便你已肚饱,也会忍不住再来一口。
酒过七旬,主人老婆又不失时机地端上了手擀面。清汤面条,菠菜香菜随面下,不放佐料不加油。一碗下肚,满脸红光,浑身热气上冒。打个饱嗝,酒意皆无,轻松而舒坦。
说话间天已擦黑,我们告别主人,带上主人奉送的无公害蔬菜驱车离开,结束了没有樱桃的樱桃沟之行。
美的地方不分季节,你爱她她就美,正因为她美你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