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有六个人物。中心位置的小木凳上站着一个穿柳黄色衣服的小孩,只是那衣服到处是破洞。小孩右首站着一位苗条的阿姨,一手拿剪刀,一只胳膊上搭着一块被剪去一小块的赭红色的布料。
小孩的跟前则有一个阿姨半跪穿针引线给她缝补破洞。小孩举起左手做敬礼状。旁边画几个心字,应该是很温暖很有爱的意思。
退后五步,则有三个人拿着照相机正在拍摄。
就这样的一幅画,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是过度包装。有的说是扶贫作秀。
可是看着这样一幅画,我却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小故事。
发生在孔子及他的弟子们身上。
据说是一个闷热的夏天。一个小女孩不慎落水。正巧被孔子的弟子子路看到。子路当时是任着一个小地方的县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
他不顾危险,奋力跳进水里,把小女孩救了出来。
孩子的家长非常感谢杀了一头牛。拿着牛肉来感谢。
孔子很高兴,命令把牛肉煮了。还叫来自己的弟子及左右邻居来吃。大家吃得很开心。
但是其中的一个弟子发问:本来是做好事不留名。现在子路救人留下了姓名与联系方式,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
孔子说,其实不然,子路这样做是正确的。如果做好事的人,得不到鼓励,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奖励。那么,就会没有人做好事!而,如果奖励了做好事者,那么做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其实,想想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比如前一段时间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如此,要大张旗鼓奖励,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引爆正能量。才会涌现更多的妙手仁心的医生,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更多的在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业绩的大国工匠。
我想,奖励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奖励一定是最实用的办法。
即便是帮助一个留守儿童缝补衣服,也是爱心的呈现。也需要报纸媒体宣传。
这样,势必会涌现更多的爱心人士。
那么,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都会感到社会的温暖与阳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