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现在开始流行养生学?电视节目、微信链接,似乎耳边眼睛充斥着都是各式的专家给我们介绍的养生论。比如微信最热转的都是“要想活到99,老中医告诉你……”、“XX60岁依旧鹤发童颜,不吃药只喝一汤……”类似的链接。可是这是真的吗?“四物汤”变成了“著名的四物汤”,似乎每个人看了一篇文章,或者是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就成为养生大师了。
也许,这和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进程有关。但,真的漫天飞的养生信息,养生专家的言论就能让我们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吗?
我们习惯性在西医上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的时候求助中医,特别是白发苍苍的老中医,只要那么一搭脉,问了几个问题,就能开出药方,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各种检查就能治愈病,真是太神奇了。
很多老中医看起来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眼神深邃。这也是让我们崇拜中医的另一个原因。当网上和电视媒体中只要出现中医养生理论时,就不自觉地去照做,或者是相信,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导棒。
可问题来了,那么多中医专家,为何提出不一样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呢?我们该听谁的?
曾有十分信任的电视节目告诉你,“水果早上吃是金,下午吃是银,晚上吃是砒霜”,大家都觉得很好,便开始践行。接下来是关于苹果具体在什么时间吃比较合适?一个专家告诉你:苹果要饭前吃,这样才能吸收到它的精华。哇,很有道理呢,赶紧照着做。可又有一专家出来正名,“不对,苹果要饭后一个小时吃,这样才能吸收,饭前吃苹果对胃伤害极大。”人们最怕的是什么?当手腕上只有一块手表的时候,让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时间,当手腕上有两块手表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纠结,因为两块手表的时间显示不一致,到底该以哪个为标准呢?接下来是关于苹果吃不吃皮的问题:某专家说,苹果的精华在皮里,如果不吃皮,苹果就是白吃了。又有某专家出来说:现在农药打得那么多,吃皮就是吃毒药……类似的专家理论很多,更多的是自相矛盾。
没关系,因为所谓的电视节目和微信链接,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专家理论,都只是一言片语。
这本书告诉你,所谓的中医是什么?我们大家都崇尚的养生,还有崇尚的中医,到底它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走进中医的世界。罗大伦老师的文法十分幽默风趣,也简单易懂。通过讲我国古代的几个大国医的故事,来告诉你,所谓的中医的理论是什么?中医并不神秘,也不难懂,原来,中医是结合着易经、兵法等古代的智慧的结晶。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习惯于片段性思维,局部性思维,这本书的各种医案的解释,让我们惊叹人体系统的精妙,国医们都是系统性思维的好手。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讲述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出神入化的医术,还有神医们为钻研医术而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让人欣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中医的热忱依旧,更有名医的方子流传至今,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关于胃疼这件事。如果西医,就告诉你,胃疼就是胃出了问题呗。去医院挂内科的肠胃科即可。再来,古代国医们又是怎么看待胃疼这件事?胃疼,也许原因不在胃。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导致的胃疼,气不下,胃气堵着就可能导致胃疼。也有可能是大肠出了问题,大肠管吸收,当吸收出了问题,那么胃里的食物就会堵着了,这样胃也就疼了。还有可能是心除了问题,心气不降则会使胃疼。(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看了这本书,会打开你的新的思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