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前的一个下午,我爸突然发来一条语音:
“吃饭了吗?在干什么?不忙的话视频吧!”
但我第一反应不是觉得温馨,而是觉得束缚。
我一向独立且随性,从大学起就离开了家。长久的独居生活让我习惯了一个人的自由。因而每次父母打电话来问东问西,我都觉得他们想要窥探我的生活。
况且近几年,在工作和其他一些事情上,我和家里意见相左,矛盾极大。偏偏我爸跟我又都是执着到骨子里的人,互不妥协,动不动就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这次找我,又有什么事?我顿感头大,于是毫不犹豫地回复:
“在加班,一会儿聊。”
我爸果然没有再回信,一直到晚上九点钟,才又发来一条微信语音:
“吃饭了吗?吃完了咱们聊聊。”
叹了口气,我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老爸很开心,兴致冲冲。
“我跟你妈你妹妹商量好了,一起去你那里过中秋。”
“来我这儿?我跟别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很挤的,别来了。”
“哦哦……我跟你妈也不太想去,主要是怕你妹妹在学校呆着无聊……”
最后的最后,当然没有成行,我暗自松了一口气。
一直加班累成狗,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小长假,我实在是没有心情和力气去应付其他的事情,只想窝在家里好好睡上一觉。
而且,我妹从没说过要来找我过中秋。
然而歇了三天,我突然觉得不出去玩一圈,似乎有点对不起这个长假。于是任性地买了第二天的票,赶赴我妹所在的城市。
刚上车,我爸的微信就到了:
“注意安全。中秋了,跟你妹妹吃点好的。”
又是“吃点好的”,我鼻子突然一酸。
这句不变的唠叨,似乎已经贯穿了父母和我共度的所有岁月。
高中两个星期回一次家,爸妈会在每个周三和不回家的周末给我送好吃的。有一年下大雪,一大早我爸就骑了半个多小时的电动车给我送豆奶,结果我不爱喝。我妈说他回家冻得一边咧着嘴喝热水,一边气哼哼地说,她还不爱喝,然后第二天给我送了奶粉。
“补补脑子,吃点好的。”
大学期间,因为买票麻烦,路上拥挤,小假期从来没有回过家,爸妈会特意给打一笔过节费。
“要过节了,吃点好的。”
大三去外地实习,就算只有十天,他们也早早给我打了三千块钱。
“实习很累,吃点好的。”
他们不会用网银,也不会手机转账,所以每次给我打钱都要特地跑一趟银行。以前我还开玩笑说他们OUT了。但现在想想,其实他们未必是不想学或者学不会,他们只是担心自己用不好网银,中间出了什么差错,钱打不到孩子手里。
而最近的银行离我家也很远,每次他们都要走很久,从银行取了钱,再请柜员帮忙打钱。如果碰到态度不好的柜员,还会备受冷落。但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庆幸老爸的强势,这样起码不会低声下气地央求对方帮忙,而是可以理直气壮让他道歉。
以前,当我还是依赖他们的“乖孩子”时,他们会叮嘱很多,诸如钱包怎么放,证件别忘带,过马路要小心,但最后一定会加上一句“吃点好的”。
而现在,当我逐渐独立,他们却只能叮嘱一句“吃点好的”。
以前我不能理解,我明明经常在朋友圈PO各种美食,为什么他们仍旧会叮嘱我“吃点好的”?
我吃的是猪饲料不成?
而当下,在这趟火车上,我突然意识到,我吃的不是猪饲料,但岁月,它真的是一把杀猪刀。
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一天天长大,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也越来越跟不上我们的观念和步伐。
比如直到前几天,爸妈还以为我做广告就是拍电视上播的广告片。
我觉得抽烟喝酒是人生偶有的调剂品,而他们认为这是恶习,伤害身体。
我觉得谁都有选择生活的自主权,而他们认为小众就是错误,主流才是正道。
爸妈和我从根本观念上就大相径庭,所以从中学文理分科开始,我们就一直分歧不断。但到了现在,虽然我们还是常常发生争执,虽然依旧是面红耳赤,但他们却再也不能一票否决我的选择。
这让我感到开心,却也有点难过。
时光这把杀猪刀,削掉了父母以往的唠叨,却也带走了他们曾经旺盛的精力。
他们再也不会整天在你耳边唠叨这个,唠叨那个了。
“吃点好的。”
这大概是他们现在唯一能够表达关心,而我们不会厌烦的唠叨了。
从这一刻起,我想,我大概和父母达成了某种和解。虽然我依旧会坚持我的坚持,却也能够理解他们的不理解了。
于是,我回复道:
“嗯,中秋快乐,你们也吃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