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用来学习下,redis当中使用的压缩表
和跳跃表
,为什么在诸多的数据结构中,redis要选择他们作为自己的数据存储结构。
什么是压缩表?
压缩表是Redis为了
节约内存
而开发的,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的顺序型(sequential)数据结构
。一个压缩列表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entry)
,每个节点可以保存一个字节数组或者一个整数值。
压缩表的构成
压缩表的构成如下所示:
压缩表各构成部分的含义说明:
属性 | 用途 |
---|---|
zlbytes | 记录整个压缩表占用的字节数;在对压缩列表进行内存重分配或者计算zlend时使用 |
zltail | 记录压缩表尾结点距离起始节点的字节距离 |
zllen | 记录压缩表包含的节点数量 |
entry | 压缩表的节点,长度由其内容决定 |
zlend | 标记压缩表末端 |
压缩表节点(entry)的构成
每个节点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三个部分的含义分别是:
属性 | 用途 |
---|---|
previous_entry_length | 以字节为单位,记录前一个节点的长度。程序可以通过指针运算,根据当前节点的起始地址来计算出前一个节点的起始地址。从表尾向表头遍历操作 就是通过这样原理实现的。 |
encoding | 记录了节点的content属性所保存数据的类型以及长度 |
content | 保存节点的值,节点值可以是一个字节数组或者整数,值的类型和长度由节点的encoding属性决定 |
连锁更新问题
在前面介绍previous_entry_length
的时候,有一点没有详细说明: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小于254字节,那么previous_entry_length属性需要用1字节长的空间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大于等于254字节,那么previous_entry_length属性需要用5字节长的空间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正是由于这样的设计,从而会导致连锁更新
问题。
假设有 entry1 到 entryN 个节点,每个节点的字节长度都在 250 到 253 之间,则每个节点的previous_entry_length存储的长度都是1。
如果此时 new 一个大于254
的节点被压入压缩表的头部,那么这个 new 将成为 e1 前面的头结点。此时e1的previous_entry_length只有1字节,无法保存前一节点new的5字节长度,所以需要将e1的长度扩大为254 ~ 257
。
同样的,对于e2来说,需要如e1一样增加容量才行。直到eN,都需要重新分配空间,这一种连续扩展空间的操作被称之为连锁更新
。
其实连锁更新造成的性能损耗的几率是很低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我们上面提到的极端环境,即使少量的连锁更新,也可以忽略不计
什么是跳跃表?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
跳跃表的时间复杂度是平均O(logN)
、最坏O(N)
。
实现有序集合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redis选择跳跃表?
- 数组:数组元素插入、删除不便
- 链表:查询元素效率低
- 平衡树:实现复杂
大多数情况下,跳跃表的效率可以和和平衡树媲美,而其实现相对平衡树要简单,所以很多情况下用跳跃表去替代平衡树。
跳跃表的构成
跳跃表在redis当中由两部分构成:
-
zskiplistNode
:跳跃表节点 -
zskiplist
:保存跳跃表节点信息
跳跃表的模型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
- 蓝色的是
zskiplist
结构 - 其他四个绿色的是
zskiplistNode
结构
zskiplist结构介绍
在前面的图上我们看到zskiplist
包含四个部分:
-
header
:指向跳跃表头结点 -
tail
:指向跳跃表的尾结点 -
level
:记录跳跃表中层数最大的节点层数。(注意:头结点固定高度为32,初始全部指向NULL,且不被levle记录层高) -
length
:记录跳跃表长度,即包含几个节点。(头结点除外)
使用多个节点就可以作为跳跃表,那么为什么还需要zskiplist
?
实际通过zskiplist的结构就可以得出:
-
header
和tail
:快速访问跳跃表的头或尾节点,且时间复杂度是O(1)
,否则可能需要遍历至少大于等于1次。 -
length
:快速获取长度(即节点数量),时间复杂度都O(1)
,否则需要遍历整个跳跃表。 -
level
:用来快速获取最高节点层数,时间复杂度是O(1)
。
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速的处理跳跃表。
zskiplistNode结构介绍
在前面的图我们看到zskiplistNode
包含四种部分:
-
Level
:层,即以L开头的部分。Level包含两个部分前进指针
和跨度
。表头向表位遍历时,会沿着前进指针前进。-
前进指针
:指向表尾方向的其他节点 -
跨度
:当前节点距离指向节点的距离,即上图箭头上的数字。
每当有一个新的节点加入跳跃表,程序根据幂次法则生成一个介于1和32之间的值作为level的大小,即层的高度。
-
backward
:后退指针,即BW。指向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当从表尾向表头遍历时被使用。score
:分值,即1.0、2.0、3.0。在跳跃表中会按照分值从小到大排列。object
:成员对象,即o1、o2、o3。当分值相同时,按照成员对象进行排序
表头节点也有backward、score、object,但是不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