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我是谁?
心灵过程有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
心灵过程不是我。
佛学认为,从根本上讲是“无我”的。
虽然我们并不能真正控制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但我们会觉得,这些是“我”的,而如果我们认同了什么,就意味着将它们当做了我。
在思维过程、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中,我们最容易认同的就是思维。这就是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向思维认同”。
思维这个词也是抽象的、概括性的,具体来说,我们很容易被一个又一个的想法所控制,如果我们认同了这些想法,就会把它们当做真理,甚至还认同为“我”或“我的”,那么我们就会对它们形成一种执着,不想放下它们,因为如果放下,就像是“我”被消灭了一样。
————————————————————
“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听到过象“我看他/她就不顺眼”,“他/她对我有意见有偏见”等等这样的抱怨呢?怎么才能很好的融入到人际交往当中去呢?或怎么才能运行好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这些问题已经超出这篇文章的范围,但是根据自我实现预言理论(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至少我们可以说,一个对别人的好的期望值和一系列朝这个期望值引导出的行为将是最重要的。慢慢的你会发现那个人正接近你理想中的那个人。这样一个良性的人际关系的自我实现的圈就形成了。简单说也就是: 你希望别人对你好,首先你要正确的对待他们---对他们好。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Self-fulfilling prophecy)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圈也能行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在两性交往的后期或在男女朋友分手的前期,你是否经常能听到“他/她这不好,那不好”诸如此类这样的词呢? 一些男女朋友在这个时候会发现,原来关于他/她的一些好的个性,品质等都已经不在了。在心理学上,这一现象有个很贴切的名字-致命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s)(In “fatal attractions”, the very qualities that once attracted you(“He's so mature and wise”) can become the very reason you break up (He's too old”))。同样在这里,我不能详细的列举出如何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永存的两性关系。但是我想自我实现预言理论或多或少对两性关系中的男男女女们有些启示。好的期待(如:成熟,美丽)和围绕着这些期待所引导的行为(列如:称赞-“亲爱的,这件事情你考虑得真周到”(成熟);“你穿这条裙子真好看”(美丽)),慢慢你可能会发现他/她可能就是你的理想爱人。因为他/她也在朝你认为的期待值前进。
自我实现承诺也能很容易地在现实世界的事件中被利用
如今互联网在制造恐慌和引发自证预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2008年,一个网上谣言声称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心脏病发作。这个消息一散播开来,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苹果公司的股票下跌了超过2%,到达了当时17个月内的最低点。为什么?因为乔布斯作为苹果的首脑,被认为是不可替代的。人们认为没有了他,苹果公司将会遭受重创。苹果公司所遭受的损失其实部分来源于自证预言所造成的恐慌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广泛为公众所知悉和应用。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理论流行的原因在于其“实用性”而非其科学性。对于学术界的争论,我们可以不做过多的追究。评判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理论,更多的还在于是否适用于你。
典型案例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
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老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对儿女、对配偶、对同事、部属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
➡️对自己要有正反馈,好的期待(当然你得有相应的行动)
➡️接受不能控制的,不要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控制别人
————————————————————
✨什么叫“向思维认同”?
思维过程,是对自己的身体过程、情绪过程以及外部事件的认识,而一旦我们把这个认识固化,当做真理来对待,那么这个认识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
我们想通过思维来控制他人和世界,但反而是被思维所控制。比起思维的特性来,“向思维认同”的根本还是控制欲在作祟,而根本的控制,就是全能自恋性的幻觉, “ 我可以控制这个世界 ” 。
✨堵车是不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事情不要心急。虽然车几乎完全听命于你。
当我们生活在 “ 我能控制一切 ” 的幻觉中时,就无法和其他存在建立起真正的关系。
心灵有三层结构,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
保护层主要就是由思维所构建的,但我们必须穿越这个保护层,深入伤痛层,然后才能深入真我。
伤痛层,
就是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痛苦之身”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艾克哈特·托尔
该书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
————————————————————
Feeling:
学会“控制”你的控制欲。
接受不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