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可以说关系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关系就像植物一样,如果你坐 在一颗苹果树下,你说我就想吃苹果,但什么也不做,那是行不通的。如果关系里的裂 痕太多,也没法修复了。我们都像孩子一样,期待关系能够永恒持续,但事实是,爱情 是会死亡的。 首先可以看到原生家庭里的混乱。对于你的父母而言,你永远是个孩子,这是不会改变 的。你可以任性而为,因为他们始终是你的父母。如果在亲密关系里,你还是像小孩子 一样予取予求,而不去滋养它,那它总有一天会死掉。 家庭系统排列如何滋养你的亲密关系?假设一个人和伴侣之间有障碍,因此去参加家排 工作坊。我们会选一个代表,代表你,另一个人代表你的伴侣,你就坐在一边观看。假 设作为案主的你是女性。你需要给到自己更多空间,通常我们会看到,你们之间靠得过 近了,反而很难看到对方。我们需要找到二到三个句子,请你去向伴侣表达,你在面对 你们的问题时,内心深处的需求。可以是,“我觉得你不够爱我”,或者“你忙于工作,没 有真的看到我。 也许你想说:“我想感受你的爱,但我没有感受到。”你要去体会,当你表达出这句话的 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在家里直接去跟伴侣表达,很可能会导致一场争吵。在 家排中,你有机会更好地体察你们之间的问题所在。
也许对方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情感,可能是 “我也没有感受到你的爱”,或者“我对我们的争吵感到很沮丧。” 这就产生一个洞见:你们双方其实是很相似的。你们让彼此感到沮丧挫败。你们可能一 直这样对待彼此,直到离婚为止。如果你决定先开始改变,这就开始了很重大的一步。 也许你们都希望对方改变,所以你们说很相似的。如果你们凝视彼此,表达出:“我们 很相似。”这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 你的内在小孩一直想要被爱,我们把内在小孩的需求带到了亲密关系里。每个孩子都想 得到全然的关爱,但这个愿望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你一直背负这个伤痛。你 的内在深深渴望疗愈这个创伤。当你坠入爱河,会感觉,终于有个人可以全然爱你了。 对方也是这样想的。爱情就是基于这样的期盼诞生的。但你早晚都会失望的,因为没有 人能疗愈你这个创伤,伴侣不是你的父母。
你的伴侣内在也有个受伤的小孩,TA 也给不出这份全然的爱。当你意识到自己内在深 刻的渴望时,你就会产生一个洞见:我们用渴望的眼神看向对方,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 匮乏。 你会时常把对方错当做你的父母,对方会很愤怒:我不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有一时 半会儿,对方能给到你父母的感觉,但时间一长,就成为了对方的负担。 系统排列中,我们有一些简单的语句。你面对你的伴侣代表,说:“我不是你父母,你 也不是我的孩子。我们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我们都是一样的。”找到内在的成人, 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如果你这份渴求很强烈,那就需要去疗愈你和你父母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很重要。你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系统排列工作坊,去进行疗愈工作。如果你 能更多找到你对父母的爱,你也就能作为一个成人,对伴侣给出更多爱。
每个人都跟家庭紧密连接,意味着你对家族是忠诚的,你想像父母一样行事。女性对自 己家族的女性成员有忠诚度,男性对男性成员忠诚。你可能恨妈妈,但内心深处却忠诚 于她。如果我们看向家族前几代人,我们会发现,家庭里也有这样的张力存在。男性对 女性的压迫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据我了解,过去中国女人还有裹小脚的传统,以及其 他压迫方式。 作为女性,你会感受到在你身后,所有女性所承受的痛苦。作为男性,你也会感受到身 后所有男性的感受。在关系里,假如你遭遇了争吵,家族里压抑的性别争执就会被表达 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会吵得如此厉害。在家排中,我们学会回头看向自己的祖先, 我也会在课程里向大家做出解读。当你疗愈了和祖先之间的创伤,你在关系中也能更好 地表达自己。 女性往往在关系里表现得像个受害者,感觉都是男人的错。但当你回头去看家族中的女 性命运,你会发现,你的女性祖先也作为受害者出现,你在用受害者的身份去认同他们。 只有看到这一点,你才能从这个魔咒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滋养亲密关系这株植物。
答疑环节:
问题 1:总是恋爱三个月就分手,很难进入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害怕恋爱。这跟我的 家族系统有关吗? 答:你要自己去探索,我解释了亲密关系和家庭的关系。如果你是女性,你要看向家族 里的女性祖先,看看她们是否对亲密关系有恐惧。在她们的内心深处,可能有很强的自 我防御,可能对于上一代而言,到了年纪就必须结婚,也许她们更想像你一样生活。有 可能,你是忠诚于母亲的,你不想介入任何一段关系。也许你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但觉 察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小步。如果你能看到自己对家族的忠诚,你就要好好思考该如何选择态度。如果你很抗拒,很烦躁,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如果你真的去深入探索 下去,就会带来真正的转变。 再深入一些:一个孩子刚出生时,是完全敞开,能够充分去爱的,你能全然感受到父母 的伤痛,因此把这一切全都承担了下来。当你长到两三岁时,你就开始保护自己,也许 你被父母伤害了,就不想再去表达爱,因为太痛苦了。你想和他们不一样。但成年以后, 你却发现你们非常相似,于是想要去除掉这些相似之处。所以你要去找回那个内在纯真 的孩子,对父母抱有全然敞开的爱。对于许多人而言,是很难跟这个孩子链接上的。但 你需要找到它,如此才能和父母、和自己和解。这并非易事,但却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问题 2:是否当我们出现各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情绪模式时,都需要归于原生家庭的问 题,回到和父母的关系呢? 答:我只能给到你们一份祝福。每次线下工作坊,我们都会专门找一个时间来处理婚外 情的议题,它在中国如此普遍。一方面,你想要找到一份安全感,可以去依赖,同时你 又想从中获得生命力和激情。大部分人都希望这两种需求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得到满 足,但这其实非常难的。当你充满生命力时,你所有情绪都是活跃的,包括你旧有的情 绪,所以你和伴侣会经常争吵。如果你要放下婚外情,那就要在婚姻里非常真诚。这对 每个人来说都并非易事。这意味着你需要放下对安全感的渴求,允许自己处于不安全的 状态下。你可能会很恐惧,如果你全然袒露自己,就会受伤,所以你会隐藏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有勇气去展示真正的自己,就要审视这段关系是否要继续。只有这样才能滋养亲 密关系的成长。
问题 3:有些亲密关系已经濒临破裂,难以挽回。对于陷入这种困境的学员,是否有更 好的指导和建议?
答:家排并不能包治百病,它是去支持你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成人。通过家排,你会看到 自己内在的小孩陷入了争斗,你可以借此学习去放下这个小孩,选择去做一个成人。但 你的丈夫依然故我,关系要如何继续?所以你的问题是:作为成年人,如何面对一个不 想承担责任的丈夫?你会愤怒,但你也会更清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身 为成年人,你要思考,你是想和他在一起,还是要放弃这段关系?你不会跟他争吵,而 是认真审视这段关系。我的建议就是:告诉对方,他这样做的后果。他就不会觉得你是 在对他进行情感勒索,而是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愿意做出改变。但如果你总是愤怒地对抗 他,他就会很容易陷入儿时面对母亲时愤怒的模式。严肃认真的沟通,比争吵的风险要 更大,需要更多的勇气。
问题 4:您在 21 天线上课程中,对于亲密关系这部分有哪些深入解读,可以介绍一下 吗? 答:这是一个很全面的课程,它的焦点是帮助我们去看到、做到,如何在关系里真正的 成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去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回到童年去审视和父母的关系。课程里, 还会涉及到你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沉闷、麻木感,以及婚外情,堕胎问题如何影响到 伴侣关系等等,有很多方面。我尽其所能地把亲密关系所能涉及到的问题都涵盖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