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无名

在上篇文章中讲到名家的哲学家围绕着“名”做了大量研究,认为实际事物往往都能用“名”来指代,也就是“有名”。

比如:“这是一张桌子”,“这”就是实际事物,它肉眼可见的;而“桌子”就是“名”。

至于“无名”,我们或许会认为非实际的事物都是“无名”的,但老子认为:并不是“超乎形象”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名”。例如,共相是超乎形象的,但是并非“无名”(共相论就是名家公孙龙的思想)。

不过老子还认为:无名者都一定超乎形象,道家的“道”就是这种“无名”的概念。

为什么说道是无名呢?

因为我们称道为道,不同于称桌子为桌子。我们称桌子为桌子,意思是说,它有某些属性,由于有这些属性,它就能够名为桌子。但是我们称道为道,意思并不是说,它有任何这样的有名的属性,道纯粹是一个代号。

不仅道是无名的,一切有名也都是由无名而来,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就是无,一就是有,也就是说“有”生于“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