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以前我曾经想过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今的性格。我经常感到无助,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与陌生人沟通,做事自信不足。
性格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通常和家庭环境与童年的感受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受到过父母的表扬,即使有过几次成绩不错的时候,在他们眼中便成了理应如此。
还记得中考发榜时,我看到自己的成绩害怕得没有告诉父母,偷偷跑回家说成绩没公布。直到其他同学的家长打电话过来询问,我妈才知道早已出了成绩。我发挥失常,分数离重点高中相差甚远。
高考前,模拟考试特别不理想。我没有信心,有些自暴自弃,所以一到晚上就困,根本学不进去。父亲很生气地指责我:“你这样的啥也不是,啥都考不上!”虽然母亲一个劲儿地埋怨父亲说气话,并不停地安慰我。但我哭得像个小孩,心里无比委屈。
我需要肯定时,只有“还行”、“下次拿更好的成绩”类似的敷衍;我需要鼓励时,却有很多“你平时都学啥了”、“能不能再努努力”类似的指责。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呢?反正做好与做不好的差别并不大。久而久之,享乐的心态占据了所有思想,不愿主动思考。
以至于工作了那么多年,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好像努力只是白费力气,怀疑自己的能力。每天做着浪费青春的事,却无法珍惜时间,做出改变。
我不怪父母,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只能说自己觉悟的时间有些晚,是去年通过反思与读书,渐渐地找到了让自己安心生活的方式,与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相信只要坚持修炼内心,通过不断地学习,改变消极的情绪,积极地面对生活。过好生命中余下的日子。并且在自身富足之后,尽我所能帮助他人摆脱困境。
那么这一生便不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