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孩子还没出生前,我和孩子他爸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哪怕什么都不学,也一定要爱看书。在我们看来,只要爱看书,就是给孩子的人生打开了一个窗户,他人生无尽的可能和延展都可以从看书开始~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爱书之人,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相信在父母经常看书家里堆满书籍的家庭,孩子看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小小的人儿能否真正的从书中感受到喜悦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上看书,况且小朋友的看书肯定不是读成人的书。于是,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就开始了学习和探索怎么样让孩子爱上看书。也就是在探索的路上,我认识了绘本,从此,我和孩子在绘本的路上越走越远……
绘本,简言之,就是一般意思上我们理解的图画书。以彩色图画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主要是给孩子看的童书。
关于童书,不得不说,从国民意识、社会的重视程度以及市场环境来看,之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童书环境比中国好太多,中国台湾的童书环境也还不错。关于绘本界的凯迪克、格林威等等大奖,也是各个国家颁发给这个领域的杰出作品。近几年,随着中国年轻父母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孩子阅读教育的需求上升,对绘本的知晓度和中国的绘本市场才越发壮大起来,也有了越来越多好的作品。
每天10分钟的亲子共读,即是父母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成人享受孩子世界绘本的纯真,犹如展开一个个广阔的天地,融成一幅绵长的画卷,与孩子共驰骋共嬉戏。潜移默化中,孩子受益良多~
给大家讲几个我家孩子读绘本的故事:
在多米不到3岁的时候,我给她读经典作品《彩虹色的花》(好像中国曾改编成故事《七色花》),大意就是一朵有着彩色花瓣的花,为了帮助小蚂蚁小蜥蜴小鸟等动物,在它们需要的时候把花瓣送给了它们,然后在秋冬的凌冽寒风下独自凋零了~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当我们翻看到那幅背景黯淡的画面,最后一片花瓣随着秋风飘零时,多米脸上突然呈现出来的落寞、悲伤与难过,突然的有点点泪花在眼中闪亮~我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她当时复杂内心的表情,但那个表情确确实实震撼了我。我不曾想到,不到3岁那么小的小人儿有那么丰富的感情~当时的她还不能完全清楚地表达,但是,她可以感受~
我们一直说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的基础就在于理解自己的情绪,共情他人的情绪~假想,她在那样的年级,就在一个一个故事的浸染中,随着故事在经历着她情感的起伏,在优秀绘本的引导下辨别是非,逐渐建立起她独立的人格,树立起她的世界观价值观。被绘本喂大的孩子,又怎么会担心他的未来呢。
还有一个案例我也有深深的感触:
曾经一本小牛顿科技馆的绘本,介绍了关于“骨头”,引导很生动,画面从吃鸡腿吐骨头,到小动物到人都有骨头;中间模仿小朋友多个动作X光下对应骨头姿势,再到小朋友和成人骨头比例的不一样;还举例说明如果人没有了骨头就像一个软软的沙发摊在那儿,还引导小读者摸摸脸摸摸手摸摸肚子看看哪儿是骨头……几个页面下来,多米就知道了骨头的概念。
当时我不以为然,真正让我有感触的是几天以后我们一家逛商场。商场有个化妆品牌,门口就树立着一个成人大小的骨架,穿着医生大褂打药妆专业的形象。多米远远看到,就主动往那边走,到了摸摸骨架的手,说“这是骨头”,还让我抱起她要摸摸脸,说“这也是骨头”。
爸爸看到多米的行为,在一旁说“是的,这就是骨头,所以我们不需要害怕。”
我告诉爸爸,多米心里没有害怕。
在我和多米爸爸这一代的成长经历中,对很多人来说,骨架是令人害怕的东西,电影里电视里是有害怕的场景,我妈曾经建议我当医生我也说害怕学习解剖。所以以致成人的现在,我一般逛商场也会有意离那个骨架远些。多米的行为告诉了我,一开始的认知太重要了,从哪儿认知怎样认知。
多米在西宫达也的恐龙故事中感受爱;提醒她不要晚上吃糖,我会说牙齿里的哈克和迪克在你牙齿上修小房子哦;读了会数数的狼,还有数字的拼图,她玩得不亦乐乎;读过了买牛奶的故事,多米尝试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现在我通过《不要随便摸我》建立她的保护意识……
从小对色彩的感受,多米喜欢画画,而且她的画面中总有她自己的故事和想象力;多米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还不错,能很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还能很有感情很有技巧的表达。
现在的多米,在每天的玩耍中会主动去翻翻书,遇到自己喜欢的可以专注看很久,就连出去旅游都要叫给她带上两本书;每次买书或者借书她都欢心喜悦,很积极的自己做选择。我也在她的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她的书给她,或者通过绘本故事做有意识的引导。
以后,多米会从绘本过渡到拼音书,再开始读字书。没有现在对绘本的喜欢,又怎么会发现书带给她的快乐和收获呢,有了快乐和收获又怎么不会继续读下去呢。
陪伴孩子读书吧,在她小的时候把她引入绘本的世界,就是给了她人生的大世界。不要太过功利,也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要求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认字,或者读了一本书就一定要他讲出这个故事。
让我们就这样静静的陪伴,一起享受这个过程,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