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觉很充实
第一:跟先生确认了周五晚上、周六及周日的日程安排,他想做什么,我的安排是什么,最后达成一致,周五晚上陪我一起听课,周六上午一起做蛋糕,周日上午去骑车。
第二:跟秋辉沟通了一下学习安排,相互做了交流,相互监督开始学习了。书读起来,课听起来,做起来,做很难,不怕,慢慢推进。
第三:读了一段经典,给大家分享了小程序,大家觉得还不错,方便易操作,感动大家主动积极学习的心。
第四:完成了读书会大致的读书安排,发到群里,号召大家一起读书,一起读才能读下去,读完。感恩凡晓和秋辉给我指出了错误,因为他们认真用心看了所以才能给我建议。
第五:读完《发现母亲》导读第一节,感觉书中的内容跟院长的课程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有感触的一句话,被寄养的孩子,当孩子不能完全顺遂父母的意愿时,由于没有以往的亲情为之缓冲,由于亲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没有得到充分的磨合,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原本的处罚就变成了施虐和折磨,这种折磨同那种亲子共同成长中的责打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我想到孩子从小跟着奶奶,我们错失了那两年的共同感情的培养,当孩子上学之后,又没有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情绪,所以跟孩子之间的磨合是缺失的,甚至爸爸就没有长期在身边待过。所以重新养育,就是养育我们的关系。
第六:学习了院长的一节视频课:真尊重与假尊重,小细节会说大实话
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一个特质,在生活当中,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真正的能够把孩子的这种素养培养起来,我觉得软实力的培养方面非常重要的事情。院长说了一个故事:父亲和院长去见过一个朋友,并且一起吃,吃了饭后,父亲说此人不可深交。院长就很诧异,说为什么呀,父亲说吃饭的时候他一直再翻这个盘子里的,他自己想吃的菜,在随后的合作中,果然应了父亲的这个说法,那么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共同的情义。
一个吃饭上的小细节,就能够看出来他做人做事的一个,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妈妈正在拖着地,打扫卫生,这个孩子就跟妈妈说呀说呀,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但是呢,孩子就一直看着妈妈在那拖地,打扫卫生,孩子会很失望,于是呢,就说着说着就不说了,回自己房间了,但是可能这个时候妈妈还没有察觉,这个时候孩子体验到的是一种母亲的忽视的。那么这些生活中里的小事情可能不细心的人,比如这个母亲,她就毫无察觉,可能也就过去了,但是孩子们体验了这种不被尊重的这种问题,会遗留在孩子,所以我们需要去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些看似很小的事情?我们有没有给到这个能够表达的机会,能够倾听的现象。
有一种尊重叫我们认为,我相信大家应该听过类似的的话,比如说我们认为孩子冷了,就给他加衣服,有一种冷叫妈妈觉着我很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着我很饿。没有求助时,实施的帮助,它其实就是一种破坏。我们太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我们认为对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就用我们的方式这么去做,但是当对方没有寻求帮助的信息出现的时候,我们盲目的这样去做,反而是在破坏它内在的一种平衡。比如说孩子穿衣服,他在那里使劲穿,使劲穿根本就穿不上,你看着你就着急,焦虑,你就伸手帮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说妈妈不,我自己穿,这时候家长会说,你看你都不会穿,就这一句话,你就把一个孩孩子的自我努力的积极性给打掉了,所以呢,对方没有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能忙盲目的使用,这是一种破坏。
没有目光的沟通,叫陌生,就是我们说交流是需要眼神的,这种接触的眼睛是心灵的。院长提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好久没有很认真的看着孩子,你已经多久没有专注的沉浸在孩子跟你讲他特别开心的事情里边了。院长又讲了一个案例:夏令营当中一个还孩子跟院长讲,说他放学路上做了一个好人好事,回到家里就就特别兴奋的给爸妈来说,说的时候他爸爸说了一句话,关你什么事,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少做这些没用的事。孩子哇一声就哭出来了,但是孩子在跟我讲这个事的时候,虽然这个事已经过去了好久了,但是这个这个结就打在了孩子心里,过去好长时间了,又在夏令营的现场讲的时候,依然是泪流满面,就是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一种这种漠视,这种置之不理,甚至是指责。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能尊重别人,就需要我们先从尊重和认可孩子开始,那么眼神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没有行动的关心叫无足轻重,很多时候我们用嘴去关心对方是最简单那就是咱们很认真的告诉孩子,你看这个字帖上是这么写的,爸爸给你洗,咱们共同看着报告写的时候呢。在心里喜爱看好了一点什么,你搁他去写的时候,这就有希望,这就有行动,这是这证明我们很重视孩子,的。那么如果有行动的匹配,那这才是效果非常非常好的。我们这个给到孩子一些支持,说一个最简单的一个细节,就是孩子在写字的时候可能写的不是很好,你是站在旁边说把这个点再往下边拉一点撇儿,再往这边来一点横,横太长了,你站那说呀说呀说呀,小孩他就有一种坐在那被你这个乱指挥的感觉,他可能或者也感觉你指挥的是对的,但他总指觉着很别扭。他最后变成啥?他不敢写了。大家发现没,孩子们有个特点,他做一道题,会问:爸爸对不对?妈妈写的怎么样?他为啥老是在这确认?就是他们一旦把注意力放到让父母满意这个交角度的时候,他总是伴随着焦虑和担心,当他老是焦虑和担心的时候,他所有的这个时候的专注力就会被分散掉。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家长要很认真的告诉孩子,你看这个字帖上是这么写的,爸爸给你写一遍,咱们共同看着,爸爸写的时候,你在心里写,你给他去写的时,这就有行动,这是这证明我们很重视孩子。
没有真诚的道歉就是形式主义,这个道歉也是我们家长必须要做的,有时候可能咱们做的事也有不合适的时候,那你就直接给孩表达出来,我们要很真诚的孩子去谈,比如之前我课程上说的肢体语言先行加表达感受。我们把我们最真诚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孩子会觉着爸爸妈妈这样做,今后我也这样去做。
没有事实的批评叫宣泄,有时候我们大大人会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点评着孩子的一些行为,没有事实根据,完全靠推理和判断的时候,盲目的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宣泄了你心中的不满,甚至我们还会多疑,还会乱想,还会自己吓自己,于是我们把这种压力毫无保留的扔到了孩子身上,或者比咱弱的人,或者是爱我们的人身上。大家有生活体验,那就是在婚姻关系当中,我们往往会把宽容给到外人,而把苛责,伤痛,委屈给到我们身边最亲的人,可能对外人我们客客气气,可对自己人有攻击性比较强,没有什么依据也会说, 他只是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表达。所以我们经常有个特点是不爱我们的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再端着刺刀去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其实大人在家里,就处于优势的地位,因为你是大人。所以我们说话得有事实的根据,我们弄不清楚的时候要用讨论和商量的语气语态,跟孩子就某个现象进行探讨,这样的话效果就会非常好,而不至于陷入到家长的自我的情绪的宣泄里面。
没有温度的道理,叫指责。大道理,大家都比较讨厌。经常说谁谁讲的是大道理?其实不是大道理讨厌人,而是没有温度的大道理,讨厌人,他就变成了指责。你就说的对,当孩子他不愿意听的时候,所有的努力其实还是白费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有一种能力让孩子先愿意听咱说话,咱说的话才有用,当孩子他就不愿意听的时候,你所有的苦苦口婆心,认真努力的沟通,在孩子心里边他都觉着比较硬了,他就凉了,它就不温暖了。不温暖了,孩子他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强硬的关系,这是一个让他内心不舒舒服的东西,我跟好多孩子进行交流,他们坦诚的告诉我说,爸爸妈妈说的对,但他们说方式就让我不舒服。婚姻关系中也有这种现象,一对夫妻参加院长的一个课程,课间休息的时候,两个同志把院长请过来,他们说着说着,俩人都快气炸了,院长赶快把女同志我给他拉到旁边,说你现在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的,问你一个问题,你直接回。他说老师,你说吧,院长说刚才这个男同志,你老公,他说的话难道真的错了吗?这个女同志听完后就叹了一口赌气,说王老师,你要这样问,那他没错。院长说他没错,你看你刚才的态度,你都要跟自己老公吵起来,这是咋回事?他听完我说这个问题,他又叹了一口气,说王老师,你都不知道,我知道他说的对,但是我一看见他那个样子,我都可恶心他。所以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有时候其实对方说的话认可的,但是对方所呈现出来的这个东西,这个样子会让人不舒服。
讲到这,院长想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石头理论,有一次在咨询室里,我正在写东西以前的一个老学员对跑过来了,然后就说了他跟他爱人之间一个事,他一直跟我讲他公司非常好,我也知道。这一段时间,就是家里边发生一些问题,他就是想不明白这个事,就是他他公司也确实挺好,但他每次跟他媳妇说的时候,他媳妇都不开心,甚至说你别在上班了,你辞职吧呢。我说你的工作不确实挺好的吗?你爱人为啥子老师这么说你?他说我也不知道,对吧?这个我们家吃的用的花销全部都是从公司挣的。你说我每次说我们公司好的时候他他就可不愿意了,不想让我在那待了。我听完我笑了,我说,我说这个我们有一个学习内容,叫石头理论,你现在就回家,你捡一块石头,路边的石头,你回家之后拿着这块石头,当着所有家庭成员的面,你把这石头洗干干净了,洗干净之后就放到你们家客厅茶几的中间,并警告家庭所有的人,谁也不允许动这个石头,谁敢动这个石头。我跟谁急,一天给石头洗三次澡,警告大家三次,你信不信超超不过一个星期,大家就把你这个石头给你扔了,其实大家不是想把石头扔了,大家是想把你扔了,但是大家没法扔你,于是就把这个石头扔了。
其实媳妇讨厌的也不是那个,他讨厌的是你,是你在说你公司有多好的时候,在他面横横的拽拽的那种样子。所以当你表达一件事物的时候,你有没有温度,有没有很真诚,你的行动力在哪里?对吧?你有没有这种目光的情感的交流?如果你能够正确高效的,咱都不说高效吧,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诉求的时候,我相信人们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你在你的的世界里,这就完了。
我们认为这四个字典型的就是家长,在家长认为的我们的世界里,去点评孩子的一切,本身它就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所以家长也需要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去学学习,成长和进步,我们能看到山外青山,山楼外楼,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景。
所以当我们认真的去看待这个事的时候更值得我们有一个反思,那就是我们认为的到底是不是一种尊重,我们就谈谈真正的尊重是什么,第一个平等的心态。有时候他不见得人与人之间都是那么的平等,但是你说我们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你至少得有个平告诉大家个秘密,越是年龄小的孩子,他越要面子,他渴望你能给他以大人的尊重。所以小小孩小小孩,小了小了就大了,老小孩,老小孩,老老了,老了就小了,什么意思呢?小孩子都渴望你把他当大人看,老年人你跟他相处,你得把他当小孩,这就是平等的心态,人与人之间相处,我们要学会与快的和各种各样的人快乐的相处。我们这样做才能够愉悦自己,还能够有效的影响别人。
我们跟孩子去交流沟通的时候注意了,不是谈判,是不是宣判,是告知孩子。所以有的时候缓冲性语言非常重要,我给大家举个例,孩子正在玩,你发现他要该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你规定的嘛,对不对?玩一会就写作业了,玩一会儿是多大一会儿?对,有的家长就全凭自己的感觉。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说这是一个注意的点,不能玩一会,写作业到几点性很重要,这是一种。第二种类型是什么呢?就是你一看表,该睡觉了,对吧?你就不能立刻马上说好了,不玩了,收拾东西,说不玩了就不能玩了,赶快睡觉了。不能这样,要给他一段缓冲的时间,这就是平等,人的心理感受是彼此对应的,比如说,十分钟之后开始睡觉,孩子跟你说这个不行,玩20分钟,我建议你爽快的答应,到20分钟的点上,你就直接立刻马上温柔而坚定的告知他该结束了,我们共同协商的,这就是一种平等的心态。我们需要用缓冲性语言在缓冲性的时间里去和孩子做平等的交流。
第二个方面就是目光的接触,这个教大家几招,比如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候,要学会点头微笑,身体前倾,嗯啊哈,对吧?这些都代表一种认同。有了这种目光的交流,凝神沉思的时候,显得你很有沉淀感,厚重感,那么当你去跟他交流的时候,你眼神中一定能够带着一种厚重的思考之后的那种稳健的感觉,传递给对方。因为人与人之间即便陌生,人之间也会有这种感受,你们发现没,有些人你都不认识他,你看他第一眼,你可恶心他,有些人对吧?你都不认识他,一看他第一眼,你都觉着这个人挺好相处的。不认识的人,我们通过目光的交流,通过第一反应的这种感知,都有这种判断,那么我们熟悉的人之间,更需要有目光的交流和交流。
第三个方面就是共情的的聆听,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词,就是我能够感知你的内心,但是你是你,我还是我,我有我的世界,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视角,你有你的视角,但是我足够的理解你,我能够互换位置,互换角色的来感受你,去聆听,那就是嗯啊哈,那就是保持点头,保持专注的样子。所以家长在教育,一定要记住,就是咱们说的要少,要多听孩子们的说,他说的多了,他有时候能把自己讲明白,他把自己讲顺畅。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尤其女同一个女同志,心情不好了,找另外一个女同,说着哭着,其实说说哭哭,哭哭说说,哭到最后可能负性的情绪都变少了,对吧?你认真的听的时候,对方反而能够有自己的释放,有自己的一种被尊重的那种感觉。所以送给大家几句话,当我流泪的时候,请不要让我参与,当我懦弱的时候,请不要让我坚强,当我失败的时候,请不要盲目的鼓励我,当我内心痛苦的时候,不要让我幸福快乐起来,我只是跟你说说我当下的不舒服,你没有必要把我的痛当成你人生的讲台,其实很多时候我只需要你静静的陪着我,听我说一说。所以我得尽情的去感知对方的内心。你想培养一个真正能够尊重别人,也是要受别人尊重的孩子,我们就尽可能的在家庭里,就要实现这种行为和方式。
第四个方面呢,真诚的表达,这些概念上听上去很模糊,但是人真不真诚,你到底是在想什么,做什么,其实只要在一起,尤其家庭成员之间,都会感知到。只要在一起,慢慢都会总结出来经验。各位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你回到家了,看见你媳妇的时候,你会立刻马上有一种感觉,她今天不开心,或者你不开心的时候,孩子都有可能问你说爸爸,你是不是今天不开心?妈妈,你是不高兴了?但这个时候人们有时候有一种故意装的,还不是那么像的说我开心,我真的可开心了,你忙你的去吧。你看你说话的这个样子,这个声音,硬着脖子歪着头,明明就是不开心,你还非得说自己开心,那就是不真诚,既然心情不好了,不管是爱人也好,孩子也发现了,你只需要告知他,我确实有点不开心,但是我在这待一会就会好点,你先忙别的事。这就是一种自我尊重和的表现,日常生活当中,朋友之间这样,你可能有个事在那生气了,心情不爽,别人去喊你吃饭了,说走吧走吧,咱去吃饭去,可能有时候这个生气的同志会说我不去你们去吧,别喊我了。人家好心好意请你呢,你能不能真诚的表达一下,我现在不去呢,我很生气,有个事我没想想明白,你们先吃饭。你要真诚的表达自己。其实大家都可以理解你,你不开心了,都在脸上写着呢,你再说自己开心,反而显得不真诚,所以告诉大家一个秘诀,那就是当你不爽的时候,你就自己不爽,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就说你生气了,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就说你不开心,其实说的这种行为本身既能做自己情绪的调整,又能够展现出你真诚的表达。
如果我们做到了平等的心态,目光的接触,共情的倾听和真诚的表达。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来一个真正的有尊重感的人,那就是我们既要让别人尊重我,我们也要去尊重别人。
大家我相信一定能够从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感悟人生的真谛。
走出“我认为”,要有眼神的交流和沟通,眼神的交流是尊重,要有行动的关心,才是重视孩子,真诚的道歉表达真是的感受,说话要有事实依据,不陷入自我情绪的发泄里,不讲大道理。
感恩今天自己的主动,主动分享,收获了大家的支持
感恩秋辉的督促和指导
感恩先生的沟通,支持
感恩同事的帮助,让我顺利的把工作做完
感恩彩平分享的寿司,美食相互的交流
感恩先生看到我没回家,主动做饭
感恩今天这么冷的天,我还坚持听完并整理完了笔记。
感恩先生的分享,活在当下,宽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