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本《少年刀》创作中的收获——如何升华到关于人渴望爱的主题
总结:
一,在剧本没能按照内容,找到叙事节奏的时候,而强调视听剪辑的节奏是恨危险的,很容易被后者限制住,变得僵化
二,叙事种类和《刀》的叙事特点
1.戏剧性性叙事,通过戏剧性的故事结构传达情感,表示观点
2.块状叙事,或者散点叙事,用制造气氛的方式,累积情绪,强调人物的状态的方式推进故事
3.强调独特个人感受的叙事,比如王家卫,用奇特的个人感受,通过巧妙的节点设置,传达不一样的情感
《少年刀》的叙事,戏剧性叙事技巧较弱,有主人公杨琪的困惑,也有环境中复杂的辅助人物,介于块状叙事和个人感受之间。
问题在于《少年刀》主题不清晰,所以首先通过明确结尾的方式,寻找故事的主题。初衷的主题是缺父和成长,选其一为了强化缺父的主题,必须找到主人公自我明确和觉醒的状态,和推进到这一个觉醒结果的行动,少年即使走出了家乡并不能意味内在的觉醒,所以设计了一个表现主义的结尾方式,在梦幻的情景里,少年见到了父亲,作为他和过去的经历的一种和解的表现,而没有明确给出生死,让这一结尾变得有些诗意。同时,照应前面少年给老克烧纸的谅解的实际行动,这种自我谅解的梦境是他的内心展示。
那么如何处理主线和复杂的块状群戏的关系?也就是必须要上升主题。主人公和这些个小人物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渴望被爱,无论他多可恶或者卑鄙。虽然看似是一群敌对的跟少年格格不入的环境,但却营造了少年一样想得到的东西那就是爱,只是少年想尊严的得到而已。抽离出来看主题被上升到一个渴望得到爱的故事,在渴望爱的面前,人物都卑微的充满诗意。群戏的3点好处,制造杨琪的异样的环境气氛,块状的对立面,深层的支撑普遍缺爱的渴望。但是群戏中人的矛盾不是故事的矛盾,应该是一种生活流的本身的矛盾。不对杨琪的主线造成干扰。
对比《这就是英国》的孩子努力变得更强,像男人一样去生活的意愿,最后他发现自己仍然是个孩子的事实,然后回归家庭。人物是主动的行动,最后自我觉醒的过程。而我们的少年是一个被动的人物设置,他的觉醒过程是一个弱者看到另外一个弱者老克的悲剧之后的觉醒,
总结,如果要把情感落在被动型的人物身上,可以选择一个特质相同(相同的经历,情感,偏执),性格却差异的主动性配角的遭遇,这种遭遇的感受可以落在被动的主角身上。比如,撒玛利亚女孩
少年刀的剧作创新,散点的结构一般是用在主线的散点上,但是这里的散点用在了人物行动,人物的冲突上。
三,创作感受
国庆说,本来想极力的扭转剧本本身推力不足的地方,而很多时候受制于龙导对故事本身的偏执无法改进,这种把剧本放在自己对立面的方式让剧本的进展非常缓慢而且主题步清晰。但是当他把这种略施看成优势,并且沿着这条调整心态后的平和状态寻找到故事的支撑,反而解决了问题成了故事的一种创新。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艺术本身的通向道路是有很多种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创作者必须首先解放自己,否则就成了作者在局限故事或者作者被故事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