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3年投资2万股兴业银行,通过分红复投,现在市值230万,涨了十倍?
今天我们测算一下,看看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今天看到一个“吹”银行股的,之所以说他是吹银行股,是因为他列出的信息故意忽略了很多重要信息,容易误导投资者。今天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请大家先看图1。
1、原文写道:“最开始买了2万股,花了20万”,后面还做了几次定投。
误导:实际上,如果果真如该投资者所说现在的兴业银行市值有230万,那么投入远远不止20万,我们稍后给大家做测算来证明。
2、原文写道:“积累了十倍以上的财富”。
误导:现在如果是230万市值,按照十倍计算,原始投入应该是20万。而实际上,我刚才说了,该投资者投入远远不止20万,我们稍后可通过测算来证明。
其实还有其他误导地方,比如每年分红有10万,实际上,按照230万市值,也就是大概12万股,最多就是最近一次分红超过十万,再之前的一次分红肯定不到十万。这些误导都是小地方,暂且不表,我们现在讨论主要误导的地方。
按照该投资者说的,2013年买入兴业银行,当时股价10元左右。
我就按照他买入时间为2013年,按照他成本10元计算,也就是2万股,市值20万元。
从2013年到2022年分红情况、红利再投资情况、股票数量增加的情况,请看图2。
需要说明的是,2013年度的分红,是在2014年分配,同样道理,2021年度的分红,是在2022年分配。
我们用图2来测算2万股每年得到分红,分红再买入股票作为新增股票数量,第二年新增的股票和上一年的股票数量加总后继续可以获得红利分配。
例如,2013年度的分红方案是每股分0.46元,投资者有2万股,按照一股可以分0.46元,那么2万股可以分得9200万。然后,分红除息后的价格是9.43,那么9200元买入可以买975股。实际上,A股买入必须买入100股的整数倍。但是为了好测算,我们都按照零股可买入测算。因此后面的数据都按照可以买入零股测算。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得测算更有利于该投资者,分红后,如果股价在2周内有明显下跌,我们按照该投资者亿更低价格买入。例如,2016年6月6日除息,但是随后几天股价下跌,我们按照他在6月13日以15.27买入,因为这一天股价更低。
现在大家明白了,按照这个测算,实际上该投资者可以买入零股,买入价格更低,所以测算结果的数字会变得更大。但是实际上,投资者不能买入零股,也不可能以最低价买入,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比测算结果更低。
好,我们开始看看结果。
结果测算,到2022年分红28752元后,该投资者按照19.02买入1511股,到现在,该投资者一共持有29291股,也就是不到3万股,而不是12万股。不知道多余出来的9万股从哪儿来的?
经过测算,到2022年6月16日最后一次分红并用分红款买入股票后,投资者持有29291股,按照19.02元的价格算,市值为55.71万元,并不是230万元。
也许有投资者说,他持有9年,最开始投入20万,按照今天的股价19.19元计算,现在有56万,也不错啊。
请注意,现在的股价是19.19元,市值56万,比20万多了36万元。但是实际上,因为股价上涨20万元变成了38.38万元。
此外,9年间,分红共得到14.97万元,加上38.38万元,一共53.35万元。也就是说,该投资者所谓的红利再投资一共连本带利56万元,其中有53.35万元是本金、股价上涨和分红款,只有2.65万元是红利再投资的增值。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吗?
我想请教一下那位投资者,你所说的市值230万元是哪里冒出来的?230万元的市值对应的12万股,比2.9万股多了9万股,这9万股是从来冒出来的?
【总结一下】
从2013年到2022年,一共历经九年,投资者投资20万元,到现在一共变成56万元,其中18.38万元是股价上涨所得,有14.97万元是分红所得,如果不考虑红利的增值,两者合计为53.35万元。
而按照兴业银行九年来红利再投资到现在,市值应该不到56万元,通过红利再投资仅仅获得2.65万元的增值,对于原本20万元的总投资来说,相当于增值13.25%。
也就是说,投资者投资于兴业银行九年,最大的收益来自于股价上涨,而不是红利再投资。
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多次写文章强调估值的重要性了吧?
估值低,我们买入银行股,不是因为他能分红,而是因为现在股价低,将来股价涨高可以获得资本利得。现在买入银行股的理由是因为估值低,而不是分红率高。如果仅仅靠分红,没有多少收益。
也希望大家在看到有些人写他们的投资经历的时候多动动脑子想一想。
该投资者可能真的持有12万股兴业银行,市值可能真的有230万。但是,如果他真的持有12万股价值230万市值的兴业银行,那么他当时的投入绝对远远不止20万,可能高达百万。
我是【投资的事实与逻辑】,请大家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