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家做作业,没做好,被老妈一阵吼: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吗?连字都不会写了是不是?我只能哭着鼻子,手颤抖的将笔倒过来用擦子把写得歪歪扭扭的字擦掉重写;顺手用袖子把鼻涕眼泪以及各种五味杂陈的感情擦在了衣袖上。
帮着老妈洗衣服,小手没拿稳肥皂,它一溜就滑进了厕所洞里,顺流而下,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老妈的一巴掌过来了,吼到:你怎么在拿,这下可好了,还是块新的就都被你浪费了。
长大之后,我从一个喜欢扯着嗓门讲话的老妈身边逃离后,又跳进了另一个嗓门大的家庭。其中了解得最多的是家里大姨,听说以前出去买菜,顺便和卖菜的人聊起了天,结果不小心被小偷偷了钱包,大姨发现后立马转身大吼了一声:还来!把钱还来!那声音吓得小偷都不敢往前动一步,乖乖的交出钱包跑了。
我侄子,从小就被大姨吼着长大,侄子性格有点没心没肺,小时候什么都是我大姨包办,自我管理能力稍差;平时只要一做错事,大姨就一阵吼。有一次我看到这孩子做错事了,那一瞬间,那表情,真的终身难忘,就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一副木然(带点害怕的表情),然后赶紧收拾自己弄的烂摊子,生怕发现后被修理。9岁了,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我很难想象成年以后的他会怎样。
我另一个侄子,小姨负责带大的孩子,就目前来看,性格是什么都要顺着他,不然就哭闹;最近我们三个家庭一起出行,我才了解到原来小姨带孩子和大姨如出一辙;本来路途有点遥远,坐车时间比较长,侄子不舒服了,就不安分,结果小姨一下火了,向侄子吼了一声:怎么回事嘛你,老是这样那样,就不能安静点吗?能懂事点吗?小侄子安静了,除了表情木然,我看不到其他情感变化,因为他才一岁多,要求一岁的孩子懂事,这恐怕不现实。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我才明白,孩子所谓的错事,是拿我们心中的标准来衡量的,我们没有换位思考孩子当时的心理以及心情,只要他们做了我们认为越轨的事情,我们就连忙去纠正。很少静下来去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去那么做,他们那么做的动机又是什么。比如很多小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后,就喜欢先用左手,可很多家长就喜欢把他们纠正成右手。
此外,我们老是学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把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吸收我们的坏脾气。
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宽容度不够的情况,我所接触到的朋友、亲戚几乎都是如此;我们把固死了的规则用来限制孩子,强迫他们去改变,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活动,求得一致,或者说是为了省事儿,心里才觉得安心。(标准与规则是没有涉及到影响or伤害他人)
孩子长大后,我常听到的一句就是:怎么长大了那么不乖,都没有小时候听话了。我只能呵呵,最大的原因是带孩子那个人是个什么性格,孩子就是个什么性格;孩子如同大人的一面镜子;所以说,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
育儿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育儿的同时也是育自己,想要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就得首先把自己管理好,因为,身教大过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