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节日已经结束,拖着赶回老家过节的疲惫身躯,第三天终于回到了县城, 准备次日去上班。
每次回老家,总有各种打扫和清理工作,本身就是辛劳。父母还要各种准备酒菜和祭祖所需的各种物品,我也帮不上忙。这次清明节,却也有很多的新启发和触动。
村里面最热闹就是这般程度,现在才意识到,清明节其实比春节还胜出。不管怎样,正式热闹的就清明一天,人特别多,不管身在多远,子孙后代都会回到故里。春节则因为维持时间比较久,年味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是慢慢变淡的。
带着女儿去找她的小伙伴玩,小家伙们玩得开心,我在一边也难得轻松。
没一会,有个阿公就过来打招呼了。上次春节才见过面,其实也就隔了2个月,老人家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眼眶变得更红,眼角也是湿漉漉的样子。“小X,我眼睛也看不清了,没认错吧。”“没认错,您身体还好吧。”“还行,就是眼睛看不清,耳朵也更不好使了。”“年纪大了,您要多多保重身体呀。”“嗯嗯。”
阿公在春节时感觉人还健硕,偶尔还去田里修剪橘树。那时候,瘫痪的阿婆还活着,阿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给阿婆推推车,在村里转悠转悠。因为阿婆在家里就不消停,出来走走看看,人就安静很多。有时候在外面久了,阿公急着回去做饭,阿婆不愿意回去,就用脚抵在车子前面。阿公一着急,还会拿着小树枝吓唬阿婆,让阿婆听话。有时候,阿婆撅起来,阿公还真发火,也真的会打阿婆的脚,最后让阿婆乖乖把脚放上去,方便他推回家做饭。才不久,阿婆就去世了。
原来阿公有事情忙,有人需要照顾的时候,感觉精神头也挺好的。没想到,没了阿婆,阿公的生活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两个月时间不到,阿公的健康就迅速变差。
看到他这样,感觉内心很多唏嘘。这几年回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家老去地更快。可能每次清明节,对于老人来说,喜悦与恐惧是并存的吧。喜的是,子孙后代,大大小小的都回家聚在一起,特别热闹。恐惧的是,随着健康的额外,身体的不便,感觉死亡离自己更近了。
村里的老人,其实大多数情况都差不多。
原来是很健硕的,一旦身体开始病重,或者是遭遇一些意外伤害,境况就立马逆转。孩子们,很多都在外面打工,很少顾得上一直照顾老人。
大学数子女年纪也五六十岁了,要开始忙照顾他们的孙辈。所以,老人子女也很少来照顾他们,平时可能过年过节时给他们买一点东西。但生活上基本上是靠他们自理的,等到他们真的动不了的时候,子女们忙于照顾孙辈,也是无心顾及,很多老人被送到养老院。
但村镇里的养老院,照顾他们的服务人员,也只是抱着打一份工的心态,服务意识很落后。
可能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数只为了解决自己温饱的问题,照顾老人时非常粗心,甚至是粗暴。
之前有个阿公因为摔倒,生活暂时不能自理,子女无法照顾,于是送到了养老院。他提到,为了减少老人们上厕所什么的,护工特意让老人吃地半饱半饥,这样老人就能减少如厕频次。伙食自然很差,可能老人牙口不太好也是一个原因。菜里基本很少有荤类的,清一色的素菜,选的也是应季菜,很多可能叶子都不新鲜,因为隔夜的菜更便宜。
老人年纪大,身体状况不太好,再加上营养不良,很多老人进了养老院,就意味着很快会身体衰弱。有小辈频繁去看他们的话,可能会好点。护工甚至养老院都会小心翼翼额外照顾,但如果看得很少。小辈带的吃得东西也可能被护工拿走。等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的话,就会觉得老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老人进入了养老院,其实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尊严了。生活不能自理的那些老人就更糟糕,护工可能当着众人的面就直接帮他们擦洗污秽,洗澡也是直接用水稍微擦一下就好了。
没有孩子照顾的老人,其实基本就失去了尊严,基本的情感需求也被剥夺了。
老人苦了一辈子,养活了儿女,但是儿女长大之后,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记得有一本书里面曾经说过,如果把婴儿的这种状态描述出来描述成一个老人的话,很多人都会唾弃,但是只要你能看到是一个婴儿的话,就会觉得这种照料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
同样的状态就因为身份不同,人生状态阶段不同,比如说老人和孩子之间的差别,人们的直觉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当我们自己老了的时候,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状况,一定要好好照顾父母。同时,也要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让自己的养老有更多的依靠。
随着人口流动和经济的发展,农村里基本都有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年轻力壮的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外出务工收入如果不高,有些年轻的父母还会把孩子也放在农村里。
每次偶尔回家,女儿找玩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碰上清明节或者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组建自己的大本营,开心地扎堆玩一下。
清明节,除去给逝者准备好酒好菜,更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善待尚在人间、但生活逐渐变得力不从心的老人呢?
逝去的人,曾给了我们光明和希望;年入古稀的老人,更是连接往事和现在生活的活历史。
下一个清明或者任何大的节日,我更应该做的是给奶奶和外婆准备好吃好用的。
清明节的话题,还真是沉重。
看到了一个特别动情的短片,忍不住手动摘录了短片的文案:
“我的名字,也许已经过时了。
现在应该没有人会取这样的名字吧?
我曾和你一样,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慷慨激昂,憧憬过无数次可能的未来。
但是,我没想到,一次离别,竟成了永别。
一次再见,就再也未见。
时过境迁,山海相隔。
现在的路,已回不去我从前的家了。
但是,无论你在哪里。
当风从耳边吹过,云从头顶飘过,那便是我来看你。
看你现在过得比我当年想象的还要好。
看这盛世,如我所愿。
这盛世里,有你有我。
只要我的名字不被忘记,我就活着。
只要你记得我,我就活着。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
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对于逝者,我们充满了缅怀;对于尚在人间的老人,我们更需要附注实际行动去关心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