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经: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
作者说到,世界的智慧都从东方来:基督教的《圣经》自东方来,成了欧美的主要宗教,释迦更是标准东方的。暂且把印度史诗和我国的诗经称为东方的圣经。
印度,鲜明的宗教文化气息。但我们很容易误解,将佛教和印度教混为一谈。印度教是有等级的,其源头在于乌拉尔山的阿利安族住在那一带。有一部分越往西方,传播文化,而另一支则往南方走,到达印度。他们建立等级制度,所谓印度教。社会的发展缓慢,在于有宗教等级的限制,社会各阶级层次的人无法相互交流,只能在同等级中通婚,会造成观念的狭隘,难有创新。唯打破层级,互相交流,获得新生。如今的印度便是如此,日新月异。而佛教的创始人为乔达摩,又名释迦牟尼。原本他是一国王子,享尽世间的荣华富贵。然不安于幸福平静的生活,出宫见识到生老病死,便舍弃所拥有的一切,修行悟道。终在菩提树下,大悟。得道后,周游四方。他的一生可总结为自我牺牲,清静寂寞,思辨深刻,灵感丰富。若要有所成就,需肯吃苦,勤加练习,静心所思,方有成就。
至于中国的诗经,是极好的资料。有人说中国没有史诗,没有悲剧,没有神话,没有宗教,这只是以西方文化的标准来看待我国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是通过一些标签就能认定好与坏的。真正的高品质,在于细细品读,可回味无穷。中国文化便有这番特色,难以参透,但每读一次,都有所思,有所得。诗经,按孔子的话说,思无邪。它就是那时候的人们所传诵的文化,就是史料,就是人的思想。那时候的人们,没有功利的目的,就是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表露出来。正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般不害羞,又如一日不求如三秋兮的思念,又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般的哀愁,质朴的情感,却诚挚万分。如何不作为经典?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文化不要求一致,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文化也受生活的影响而沾染了时代的气息。现在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追索时代的脚步,发觉民族的特质,独特性,将其发扬,福泽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