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当时跟同事们说要离开时,大家先是吃惊,然后听闻我要去读书又是欣慰,那个又悲伤又开心的表情让我很感动。离职时我发了一个朋友圈,点赞次数简直被刷爆,满满都是惊喜和祝福。
虽然大家对先工作再去读书的事情见怪不怪,但是我恰巧成为了我朋友圈子里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所以被问了好多次,解释了好多次,最后觉得还是来写一写这样的经历,看能否给予大家更多的启发。
内心的渴望一触即发
出国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久远却不曾提起的梦想。我想起小时候大人会问长大以后想读清华还是北大(说得好像选出来了就能考上一样),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像城堡一样的大学、有很多的外国人、说着不同的话的画面。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我英语向来都比其他科目好的原因,只是潜意识里对个最靠近幻想世界的语言有种天生的亲和感。
不过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没法实现的,从小到大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可以预见,在哪里读小学初中高中,我连大学也没敢去太远,工作也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厦门。
我也不是没有尝试过,高考填过远的学校,大学在同学的影响下尝试过说服父母让我申请国外免学费的学校,都失败了。我毕业后搬进我的出租房时候,我想这一生可能真的就这样了,工作,找对象,结婚,养小孩,工作。
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太折腾,我也想要快点安定下来。可是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还有一种渴望没有实现,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样成型了。过去的一年,我开始阅读各种心灵类和生活类的书籍,去参加很多的分享会,跟不同的人交流,唱歌、写作、运功、旅行、恋爱,因为我想要看看最平淡的生活是否也可以过得更精彩一点,去让自己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
而如果说大学临近毕业的我被迷茫所困扰,那毕业一年后的我就被焦虑所围绕。我记得刘嘉玲在《我们来了》时说,她觉得40岁的她处于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因为她对现在生活的每个部分都非常满意,不焦虑,不恐惧,很知足,很美好。是啊,不知道同龄人有多少是跟我一样明明这么年轻,却觉得什么都要来不及了。
我记得有一次在喜马拉雅电台听书的时候听到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忘记了,但是这个问题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我时常会问自己,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如果我现在做着这样的工作,过着这样的日子,最后我会得到我想要的生活吗。按照这样的状态,那个一直藏在心里的渴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2016年于我而言是个动荡的一年。春节回来后自己浑浑噩噩过了好几个月,循规蹈矩地每天上下班,可以感觉到自己脑袋越来越迟钝,好像越来越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我看到那么多人换工作,想着我是不是也要这么做,可是我又能去哪里,又会有什么改变。
清明假期回家,我有点忍不住了说,妈,我想继续去读书。
就这样,做出这样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对生活的焦虑和不安分,我想如果我没有去争取实现内心的渴望,我可能没法好好再工作了。
万事俱备,可是好事多磨
确定去香港读书的时候距离申请截止日期只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而我能在三个星期内完成所有申请,源于我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在大学已经考完了雅思并且还在有效期内,而且大学成绩挺不错各类经历也很丰富;二是我找了比较负责任的中介帮我做文书和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三是我一直从事本职工作,所以我制作作品集的时间只用了两星期而且遇到很厉害的老师写推荐信;四是我一直留在厦门,可以很快回学校办理材料等。
不过虽然申请速战速决,但却经历了很多特别让我头疼的事情。
先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因为时间太晚了大部分的专业都关闭申请了,而对于自己是否要坚持本专业也是个很纠结的事情。把中意的学校里相关的专业都查询了一遍,最后锁定了港大的教育学(全亚洲第一)和港理工的设计学(全球设计类前25),赌一把了。
而后是是否要找中介的问题,毕竟费用很高,可自己时间紧,错过了就真的要等一年了。我几乎把厦门当地的中介都打电话沟通了一遍,甚至在确定要去签约前一天晚上临时换了。因为我的目标难度都比较高,当时真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中介身上,不停问有多少把握。
和中介的关系很微妙,两者是利益共同体,你需要他们又不能完全把自己交付给他们。从未申请开始每一步,文书老师都很负责,做事很仔细,也显示了他们的专业程度。不过当时在申请理工的设计学硕士时中介是很没信心的,说我能申请上的几率渺茫,所以保险起见一定要我申请另一个稍微容易一点但我并不喜欢的专业,否则要解除合约。后来在跨专业写材料的时候初版几乎是一塌糊涂,还是我亲自把文章内容调整后交给他们修改。最后签证来的太迟也没有抓紧帮我催促跟进,放任我快要延期入学。
我是在一周之内完成了港理工和港大的三次面试,临时背各种面经练口语和听力,不过还是出乎意料措手不及。说一些小插曲,比如第一次说好的视频面试结果让我关掉摄像头说信号比较好,而我太紧张没听明白以为是确认摄像头有没有问题,外国教授直接用中文跟我解释……
第二次面试的时候我不会告诉你那天下午我家整个片区都停电了,简直可以用绝望来形容。仓促之下打电话给了一个住在附近的朋友让他从公司回来给我开门,而后他又赶回去上班。面试比预计时间晚了半小时,几乎是等了一天后终于看到了两个教授,结果一个是意大利人一个是韩国人,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英语听力达到了巅峰状态……还好整个过程还是挺愉快的,聊了聊家常,谈了谈作品集,说了说灯具设计和其他设计的不同就结束了。
第三次面试的是港大的教育学,因为是跨专业我也不知道会问什么,特别担心面试尴尬。没想到面试的时候那个都是白头发的教授自言自语念了十分钟的课程介绍课程形式等等,幸好我之前有看过不然绝对懵逼了,原本很担心跨专业的事情也是多虑了,人家可喜欢我这个专业的去读了好吗!还觉得我6.5的雅思也不错(都说港大要7),大学均分也ok,(这里他强调了也有很多学生都这样应该是让我别骄傲的意思),还有那些学校经历和兼职经历也很好……所以20分钟的面试我大概就是说了两分钟,教授就说我会给你发offer还问我会不会去……
大概是五月下半旬收到港理工两个专业的offer,如愿以偿也倍感不容易。虽然当初确实很多人说比较难申请港理工的设计学硕士,但是我觉得这个专业非常符合我的背景和期待,大概也是这样一种心灵感应让我梦想成真了吧。当时也纠结了要不要继续等港大的offer,问了好多的老师和朋友家人,最终还是遵循了自己的轨迹,继续学了设计。在此也感谢港大的教授,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也是非常感激。
路还很长,这仅仅只是开始
相比于一年前面对没有申请上学校的失落,申请后也并没有特别激动,更多的是对即将开始一段未知旅程的压力和期待。我觉得值得高兴的是自己梦想成真的感觉,而不是去留学这件事。所以写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分享,每个人会走怎么样的路不一定都会一样,但我会为每个能去坚持实现内心不被时间洗刷掉的渴望而喝彩。
我想对于以后的生活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依旧会困惑慌张,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会走上人生巅峰,可是当我确定这是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时,我便无法回头,也不带遗憾。
最后聊聊大家非常关心的费用的问题。留学也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理想的背后需要更大经济基础,确实需要量力而行。过去的一年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的同龄人们,没钱也要创业,没钱也要结婚生子,没钱也要买房买车,我为什么没钱就不能去读书了呢?我到底真的是因为没钱还是我自己根本就没能力也没需求没目标?
所以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来,再来衡量值不值。还有无论是留学、创业、升职,请多做准备,厚积薄发,你不会知道机会在什么时候就突然降临,未来难以预料。
对于我自己,我很理性,至少对这一步想得很清楚。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爸妈,他们没有高学历高收入,靠着一点一点的积攒完成我梦想的第一步,而这笔花费在今后也理应由我承担。
愿努力的人不被岁月所辜负,愿你还能有热情实现心底的渴望,愿你我都能向着想要的生活前进。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