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颖儿时很吃惊,没想到多日不见,她憔悴的像换了一个人。
颖儿是多年的好友,年青时在舞场迷上一个喜爱穿白衬衣的男孩,不顾家里人反对和男孩谈起恋爱。
男孩子比她大许多,在一家小厂工作;婚后,男孩还是一如既往到舞场跳舞,颖儿因为怀孕以及在商场两班倒的工作,与男孩天天争吵。
男孩后来动手打她;她并不敢回家告诉父母;跑到我这里时,眼睛已经哭肿。因为眼看她的身体越来越笨重,只好劝她有孩子了,也不能凡事太计较。
后来就生了女儿天天。
因为要带孩子,颖儿不能正常上班了。可是,家里添了一口人,开销明显增大。男孩的小厂不景气,收入有限;这个时候,颖儿才发现父母当初拼命拦着她全是为了她好;而她已无法回头。
因为想早点能增加家里的收入,颖儿跟妈妈商量,看能帮她带天天不?母亲看着本来不笑不说话的女儿,结婚以后像换了一个人,也非常心疼,答应颖儿帮她接送孩子,颖儿又回商场站柜台了。
颖儿的付出劳累并没有换来男孩的心疼与理解;男孩本来在家就是独子,吃饭穿衣都是母亲张罗;结婚以后,颖儿又很快怀孕,男孩子回家看到家里的凌乱与天天的哭闹,索性就回自己家吃饭。
没过几年,两人就离婚彻底分开了;颖儿独自带着天天。母亲看到女儿如今的境况又生气又是心疼;一晃儿,紧紧巴巴,天天长大成人,还算不负颖儿,考上大学。
天天谈起了恋爱。也是一个单亲的男孩。许是家庭经历相近吧,两人常常在一起。
颖儿知道后,坚决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带着天天,靠着家里父母的帮衬才勉强将天天带大;这样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势必会让女儿受委屈。
因为所有的爱与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给颖儿的生活带来了欢笑与满意;颖儿就一心盼着天天能找一个完整家庭的孩子,能得到完整的家庭幸福。
可是,颖儿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得到天天的理解。天天说,她就是爱这个男孩。从小到大,她不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直感觉自己的家庭不如同学,非常自卑;可是,跟男孩在一起,她没有跟其他同学不一样的那种委屈与低三下四。
颖儿哭了;她确实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再如何尽力,毕竟她们这个家庭已经不是普通的家庭。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家庭状况已经给天天的心理带来了深深的影响;颖儿还是想从自己的经历,让女儿能吸取生活的教训,不要过早的恋爱。
天天说, 他对我很好,又不是害我;我就不懂,你怕什么?
颖儿说这一切的时候,眼里泛着泪花;紧紧拉着颖儿,让她对孩子要耐心,别太过于心急。
颖儿痴痴地说:你说,奇怪不,最近老是有错觉;感觉这一切就像当年;命运好像在轮回。。。。。。
(单亲家庭系列032) 红鸡蛋
下午回家,家人说家宝送红鸡蛋来了。
好久没见到家宝了;听说这次二胎添了一个女孩,想家宝一家称心如意,一儿一女一定皆大欢喜。
家宝是上门女婿;知道他结婚的消息,媳妇已经挺着快足月的肚子等生产了。那时埋怨家宝喜事也不告诉一声;家宝说,没通知多少人, 我妈感觉就那样,所以都不知道我结婚了。当时还问他母亲身体状况,他说跟大哥住在一起,也七十六了,腰上打着钢板,什么都做不成;天天说她自己是残废,拖累了儿女。
家宝的父亲就他一个独子;其他哥哥姐姐都是母亲改嫁带过来的。父亲老实憨厚,只会做农活;含辛茹苦带大了前后六个孩子。人快六十,突然查出来癌症晚期;家里经济本来就差,眼看着父亲日渐消瘦,没多久撒手尘寰。
家宝的几个哥哥姐姐都要接母亲走,因为母亲的身体一直也不好;母亲谁那儿都不去,因为他知道她可以走,家宝就彻底没家了。家宝父亲毕竟辛辛苦苦帮她拉扯大这一堆孩子。
家宝十几岁就离开学校,到西安学习修车。那个时候父亲还健在,母亲常常坐长途车给在西安学徒的他送手织的毛衣,农村自家蒸的馒头。
父亲去世以后,家宝跟村里几个同学跑到温州打工,他太希望自己能养活自己。后来,就认识了女朋友。
女友家慢慢也知道了家宝家的状况,看家宝也是能干懂事的孩子,同意了两人交往,就是提出让家宝上门。身体已经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的母亲,看着家里的状况,也确实无力给家宝成家;很快就答应了亲事。
女方家提出来只要五万块钱,房子举办婚礼什么的都不需要家宝家操心;母亲跟家宝的几个哥哥姐姐说明情况,让大家都摊点钱,毕竟是家宝的父亲供他们上学成人的。
婚后,丈母娘家给家宝买了一个面包车;家宝就到他们家附近的一个大型市场拉货。不久,媳妇添了一个儿子。
因为家宝之前学习过修车,一个以前认识的车主在市场无意中遇见他,感觉家宝拉货可惜了,介绍家宝到了一家汽车修理服务站;家宝一干就是几年,工资现在也好几千。
知道家宝上门以后,都感觉家宝早早结婚太急;像现在这样的收入,稳定又有技术,怎么自己也能养活自己。跟家宝说起这事,家宝并不后悔;妈妈八十岁了,最搁不下的就是他;让家里给他办结婚那太不现实。现在挺好,媳妇在家跟丈母娘一起带孩子,周末假期他有空还去拉货挣点运费,母亲也安心。
看着桌上的红鸡蛋,想着家宝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