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京时间12月20日下午3点,备受关注的中国女留学生江歌被杀一案,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自此,持续一年多、牵动亿万人关注的江歌被害案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关于这件事情,我想最惋惜的应该就是陨落的江歌和凶手陈世峰,可最痛苦和无助的,却是要留在世间,独自面对生活和没有女孩陪伴的余生的江妈妈。关于这起事件,从案发到现在,沉寂一年多之后才被大量曝光和传播。事情的起因、经过,里面掺杂的媒体人的观点、热点、情感与道义,人性的剖析、理性的分析、感性的痛斥,在自媒体人亟待救赎的热点盼望之中,被解读的已经够多了。今天,我不想去分析和评价这个案子,但我却要从真实的人生和情感,聊一聊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眼中的生命。
今天下午3点,在法官公布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决陈世峰20年有期徒刑的时候,同时公布行凶所使用的刀是陈世峰事先准备的,其杀害江歌和刘鑫的意图事先就有,且杀意强烈,没有悔意。其实有时想一想,还这么年轻,人生还有那么多的可能去尝试 ,还有那么多的路去选择,为何要选择一条戕害他人也陪葬自己的路?当绝大部分人连杀一只动物都不敢的时候,这些凶手有怎能面对鲜活的,甚至和自己熟知的生命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可有时候再想想,生活中又有几个人,真的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去敬畏别人的生命?
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对生命的敬重,是15岁那一年。
15岁,初二,正当自己懵懵懂懂,刚要与蓬勃的青春招手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告诉我,母亲得了很严重的病。那时候只是感觉,母亲只是病了,住了院,做了手术,回家挂几天吊瓶,自然就会好了,到时候我还是会有一个跟以前一样会生气、会高兴、会骂我也会疼我的妈妈。可我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半年后,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目前瘦的皮包骨头,只能在每周末回家的时候给她洗一洗那双干瘪的脚,听着他虚弱的说话声和看着我流泪的眼睛,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等待死亡。最后,我在教室里看到门口来接我的表姐夫,让我回家看她最后一眼。母亲抓着我的手,在我面前咽下最后一口气。
母亲走了,我在灵前贵了三天,哭了三天。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几天就只是想哭。后来的日子里,我成了一个不敢在村子里抬头走路的人。因为我发现,人没了,世界也都变了。那些以前的情感、快乐、村人看你的眼神,再也不是原来的纯粹了,总是有了别的东西。
15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当一个与你切身相关的生命消失的时候,最痛苦的,不是面对她离开这件事,而是在你漫长的余生之中,你要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没有她的世界。你从此再没有一个可以回归的地方,你从此成了一个孤独的灵魂。
当你亲自面对过生命逝去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生命,其实比想象中脆弱的多。
第二次因为生命的问题被触动,实在大一的一趟课上,那也是我大学第一次在大课堂上站到了跟所有人对立的一面。
大一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道德课的学期最后一堂课,老师讲了几个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也讲起了发生在我们学校,一个月内连续两个学生跳楼自杀的事情。讲完,老师说最后一堂课了,讲一下你们对大学生自杀这件事情的看法。几乎所有站起身发言的同学,都在痛斥这些自杀的学生,年纪轻轻这么糟蹋生命、不考虑家人、心理太脆弱等等。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听着这些话异常刺耳,最后我走上讲台,面对阶梯教室左右的同学说:
我感觉死者为大,就是他们再不懂事、再不珍惜生命,他们已经走了,他们已经留给了他们的父母一个悲凉的余生,为什么我们还要在这里指责他们?他们的父母亲人难道在忍受失去挚爱的同时,还要去遭受我们这些旁观者去指责他们已经没了的孩子吗?我希望咱们能从他们为什么会放弃生命这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在座的各位谁不知道生命的珍贵?谁不知道青春的美好?我们只知道指责他们放弃生命,又有几个人去认真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去探查他们在放弃生命之前究竟承受了些什么?
那堂课上,我说完之后,再也没有同学上台发言,他们再也没了抨击那些早早陨落的年轻生命。
第三次,发生在我姐姐身上。年初的时候,晚上十点多我突然接到大姐的电话,说二姐出了点事,路上遇到抢劫的,被刺了好几到,让我赶紧回去。我听完之后真的慌了,浑身颤抖。那时,我并没有像所有的电视桥段里讲的那样,亲人被伤之后立马去报酬、去报复,我心里只是在想,姐姐千万别有事,一定要没事。感到医院,看着满手、满身刀痕的姐姐我的腿都软了。在病床前守了八天,八天里我心里想的只有好好把姐姐照顾好,让她赶快好起来。那几天每天念叨的都是,幸亏没有伤到要害,幸亏姐姐没出什么大问题。
我们痛恨那些肆意伤害别人生命的人,但我们更会珍惜我们身边那些鲜活的生命。
第四次,是看到了走饭的微博遗言,和下面将近百万的留言。那几天一直在翻看走饭那条微博下面的留言,看的自己心里一阵一阵的揪的疼。难以想象,那样一群年轻的孩子,对死亡竟然是那么的渴望。很多人承受着日复一日的失眠、狂躁、自卑甚至自虐,对于他们来说,死亡是自己渴望的解脱方式。可他们也是孩子,他们也知道自己死了,爸爸妈妈得多伤心?很多人因为不断的自我否定、他人否定,怀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敢跟别人倾诉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就连跑到走饭微博下说几句话,都得偷偷的翻到评论和关注最少的那条。
翻看了好几天,看到那么多年轻的孩子每天承受的心里折磨,看到他们每天都想着用死亡解脱自己,却又怕父母伤心的纠结陈诉,我真的能够感受到活着对他们的折磨,也能理解他们心里对死亡的渴望,但也能看到他们对生命的责任。
其实人生一路走来,活着,才有希望。西方哲学家讲,悲观是一种远见,悲观者才能活的长久,其实也就是向死而生。
生活有时候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遭,生命有时候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慢慢试着去学会敬重每一个生命,就像珍惜自己和至亲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敬畏别人的生命,或许,才是我们真正缺乏的东西。
学会敬畏生命,也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才不会在无端的事情里轻易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