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谈闲语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帮助勾践复兴越国后,有感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结局,他辞官,一袭白衣与西施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范鑫很有商业头脑,几年下来,已是富可敌国。他自称陶朱公,被誉为中国商人的鼻祖。
范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小时候跟着范蠡吃过苦,懂得勤俭持家,为人也老实忠厚。
小儿子却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在外寻欢作乐。
后来二儿子在楚国惹上了人命官司,西施心急如焚,立即派大儿子带上金银財宝去楚国“捞人”。
范蠡回家得知情况后,质问西施为什么不派小儿子去?
西施很委屈说:“你不是经常说小儿子只知贪图享乐,是个不成器的家伙吗?”
范蠡说:“大儿子持家有方,但捞人这种事,就得把钱不当钱,将银子大把大把扔出去。
小儿子是个花钱如流水的酒色之徒,最适合干这种事。”
事情的发展的确如范蠡所料,大儿子到楚国后,先是重金贿赂买通楚国大臣。恰逢楚国大赦天下,大儿子后悔了。早知道大赦,还花这么多冤枉钱干嘛!
他甚至找到了收了钱的大臣,隐晦地表示希望对方退赃。
这一来,惹恼了人家,楚国所有囚徒都获得了大赦,唯独范蠡的二儿子被砍了头。
从这则故事中,我深有感触:不管我们是什么出身?也不管我们是什么学历?我们都是唯一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只要认识自已的特长和优势,找到对的地方,对的时机,发挥自已的优势,就能赢。
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我们的特点。做到识才,用才,人尽其才。
作为家长和学校,对待孩子的教育,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因才施教,把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
作为管理人员,更要懂得岗位人员,合理匹配,把人用到对的地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