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这个年龄,经历过一些长辈和亲人的过世。
参加葬礼的时候,作为晚辈,除了心情沉重,在葬礼上还有各种不适。
隆重一点的葬礼,一般会历时七到十天。
安葬太快,闲话说子女不孝草草了事,或者这家子女不景气,因此葬礼慢慢在地方上变成了攀比。
亲身经历过几场亲人的葬礼,目睹了操办葬礼的全过程。
葬礼繁琐而冗长,主家倾尽全力让悼念的宾客感受尊贵与荣华。
葬礼的各种,大肆铺张。
正式的祭奠一般是三天,这三天中每一顿都要宴请宾客。
厨师班子早早进场,餐宴的菜谱都是精心定制。
几十桌宴席,极尽奢侈。飞禽走兽,海鲜鲍鱼,都用上最好、最新鲜的食材,凌晨上从省城里发货,确保当天就能上桌。
果盘、酒水更是几色俱全,果盘有香烟、花生瓜果,水果在三种以上,酒水有饮料、啤酒、白酒,甚至红酒。
当宾客离席,桌上的菜肴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浪费掉。
本是来表达悲痛的,却变成一种祭五庙府的仪式。
鞭炮,葬礼必不可少,十年前奶奶过世的时候,用掉了整整一大房子的烟花鞭炮。
更何况后来的亲人,只烟花炮竹这一项,花费就在好几万。
每一个宾客进门放一卦鞭炮,每一场祭奠仪式都会集中放一批鞭炮,特别是追悼仪式当夜以及出殡,鞭炮声从头至尾几乎不绝于耳。
在鞭炮声中,在烟花璀璨闪耀下,隐约感到一种庆祝,实在是匪夷所思。
过来悼念的一部分人,聚在一起找乐子,打麻将,玩扑克,进行着赌博的游戏。
一桌不够,再开一桌。
主人家一般不禁止这种情况,还得提供场所、牌具、宵夜。
画面变成了,一边是葬礼,一边是小赌局;一边灵柩,一边牌桌;一边悲伤,一边欢乐。
貌似旁边的葬礼不值一提,欢声笑语地谈论着输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葬礼上会有移动歌厅、卡拉OK。
放哀乐以外,让有兴趣的人一展歌喉,唱年代的金曲。
唱的五花八门,但和怀念亲人没多大关系。
外公过世的那几天,表哥说我妈在移动歌厅唱了好几回。
实在不知道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抑或是情感的宣泄?
原本只是一种对过世亲人的哀悼,却变成了连续几天的唱歌大Party。
是不是很讽刺?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有一个仪式,欢迎他。
每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也有一个仪式,欢送他。
欢送的仪式,从离世到下葬,需要守灵,好几天,每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每天祭奠司仪,领着乐班,念着不是很懂的祭文,带着所有子孙跪跪拜拜。
子女们熬了几个通宵之后,面色发黑,双眼通红。
若年龄过了五十岁,精神和身体上损耗巨大。
作为晚辈,总担心长辈们在这这场仪式中,身体是否抗得住。
这个时候就会想,意义何在?
为何不安安静静的悲伤流泪,这种礼,能让我们更好的思念亲人?
这场仪式,耗费巨大,涉众颇广,亲人们精力投入到操办葬礼事务中,又有多少闲心来伤心?
逝者如斯,在世的人却为此大伤筋骨,并不能让人心安。
我喜欢《非诚勿扰2》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一场简单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