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被推荐《岛上书店》,甚是好奇什么样的书能成为现象级畅销书,所以一改之前拖拖拉拉看书的习惯,两天读完了这本书。并非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摄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可言。到最后才发现内心里竟然没有起任何波澜,甚至没有一丝涟漪。
读到书店老板A.J.遭受疾病折磨最终去世那一段,忽然意识到一个人的一生就此结束了,而我居然没有任何情绪,无悲无喜,无怅无憾,就像读到他每天吃喝拉撒看书跑步一样淡然。鲜有如此情况,一本书总是要在读者那里留点痕迹,尤其是小说,如果主人公的命运都无法牵动读者的心,很难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既然是本公认的好书,大概有什么内涵是我所没有读出的或者有些意图没有领会到的,开始反思是不是近来共情力有所减退,怎么竟然对这样一本口碑极好的书无感。强迫着自己去思考A.J.这一生的遭遇,告诉自己这是一个人的一生,或许是本小说,但现实中不乏此类人如此过活。越是如此,越发觉得故事平庸无味,除了他嗜书如命这点让人有所欢欣,其他的着实没有什么新意。
在一座交通不便利的荒岛上,拥有小小书店的A.J.因为失去妻子而脾性怪癖,对人苛刻对书更苛刻,相比于销售量更偏向于满足自己的喜好,所以书店的经营岌岌可危。就是这样一个沉浸在爱妻死亡的悲痛之中的颓废自私中年男子,因为意想不到的际遇收养了玛雅,大概是在同玛雅的相处中感受到了久违的爱与温暖,他开始变得温和,继而接受新的感情,重组家庭,随后就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直至A.J.患病去世。
这便是主人公故事的全部,大概算得上是一个各种偶然拼凑出的暖心故事。反倒是穿插其中的前妻姐姐的故事更有可读性,盲目嫁给一个花心作家,得知有读者生下了同丈夫的孩子,为了摆脱孤苦母女的哀求,偷了妹夫的藏书送给她们。丈夫车祸身亡后,又勇敢接受一直暗恋自己的警官的追求,最后又接管了书店。她如何忍受着不幸的婚姻,如何想着接受丈夫同别的女人的孩子,如何终于对婚姻绝望,如何痛恨丈夫甚至希望他消失,又是如何重新学会爱与被爱,这些作者都没有交代,却在脑海里闪现出很多疑问和遐想。
虽然没有共鸣,但这本书也并非就是烂书,只不过同大众所吹捧的不符罢了。在我看来,这本书无非是在强调爱与被爱,付出实则是种让人幸福踏实的事情,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状态很美妙,爱才不会成为孤岛。这种理念美好是美好,且不说如何老调重弹,表现这种理念的故事却是乏味庸常:一个偏执的孤独患者,拒绝别人甚至拒绝自己,因为偶然开始敞开心扉,开始自我救赎,重回热爱生活热爱别人的公认的所谓正常的生活轨道上,这种故事除了心灵鸡汤真不知道还可以怎么来形容。除却书中章节的标题以外,看不到任何惊喜之处,或许有伏笔,但是这伏笔并没有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实在无法理解,这样一本书是怎样做到让众人赞不绝口的。
重又粗略翻看一遍,或许以书名作为章节标题这一点还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作者的阅读量和整理能力着实令人惊叹。以书店老板为主人公,又穿插很多部作品于自己书中,显然作者是爱书之人,或许作者真的在选择标题上面花费了很多精力,而故事也无非是为了这些标题服务,无非是作者想把这些章节中提到的书串在一起,也未可知。
如果让我选择十大最喜爱的图书,这本书绝对不会入选,在浩瀚历史长河里涌现出多少优秀的作品,这本书不会在我的优秀作品书单里。两天的时间花在这本书上,已经足够了,而它对我的印象也仅限于,噢,这本书啊,读过,标题很精彩。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即便出色的作品,我们也不会记住太久”,何况其他。
作者借A.J.之口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那么借用这个问题,如果对方回答《岛上书店》,只能说此人品味也不过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