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窥见了微生物的一角后,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蓬勃而出。但是,当时的学术界主流的研究方向,几乎都是围绕细菌展开的。细菌即等同于一切微生物,成了当时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这严重束缚了后来者的思维。每一种疾病,研究人员都优先假设其病原体是某种细菌。他们千方百计地在各种样本中寻找可疑细菌的踪迹,这种近乎刻舟求剑的做法,使得人类在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而打破这一局面的,是一个叫马丁努斯·贝耶林克(Martinus·Beijerinck)的人,他首次提出了病毒(Virus)的概念。
贝耶林克是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不是医生,而是植物学家?因为贝耶林克最初发现的病毒,并不存在于人类身上,而是在烟草花叶上。
烟草自哥伦布从新大陆带回欧洲后,立刻斩获了大批拥趸,在各地的种植量也不断攀升。有一天,人们忽然注意到,烟草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古怪的花纹,不但严重影响了烟叶的品相,也使得烟草的产量骤减。这种现象被当时的农业学家和植物学家称之为烟草花叶病。
和大部分发现者相同,贝耶林克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他之前,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通过实验发现,将患病的烟叶碎叶汁经过细菌过滤器过滤后,依然能让其他健康的烟叶患病。这证明了其病原体并非细菌,至少是比普通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
贝耶林克在伊万诺夫斯基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精密的实验,并发表了论文,再一次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更小的传染因子引起的。他将这种新的病原体命名为病毒,并认为病毒可以在活的植物中复制和繁殖,且本质上是一种液体。当然,随着后来研究的深入,人类最终认识到,这种病毒是颗粒状的。但这已无足轻重。因为贝耶林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打破了当时学术界思维上的桎梏,为后来者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贝耶林克一众辉煌的研究成果中,病毒的发现只占了一小部分,或许连他本人都不太重视。他在土壤、植物方面投入的精力显然更多。但这于他而言过于“微小”的发现,足以让他在现代医学发展之路上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