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佛陀曾说过世间有四种马,最上等的马,次等的马,下等的马,以及最下等的马。最上等的马光是看到鞭影,就知道主人要它跑得快或跑的慢,要它跑向左或跑向右。
次等的马跑起来跟上等的马一样好,不同的是,要等到马鞭接触到皮肤表面才会知道主人的心思。
下等的马,要等到感觉皮肉痛了才会跑,
而最下等的马非要等到痛入骨髓才会听话或者还是执拗地原地不动。
师者说当你下定决心要做事时,你就会发现,最下等的马也非常有价值,在身不由己、幻灭和试错、一错再错中,在自身的不完美中,会为自己坚定的求道之心找到基础。
另一个禅师也讲了一个故事。
过去他当和尚的时候,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干净整洁而又精确,可是后来他去了另一个地方,他的学生全都是一些嬉皮,还很自以为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他们。他们的风格触犯了他所有的原则,
他说:白天我一整天都在谈慈悲,晚上回家之后却崩溃的发现我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我根本不喜欢他们,因此我必须很努力敞开我的心胸。
他说,因为发现自己是最糟的马,所以才会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前两个故事告诉我们 :
我们都不完美,每个人贡献自己完美的问题、理解,经历和天赋,然后互相的看见、提升,我们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生态。
第三个故事 :
修行的和尚历练时,被某地恶棍满盈、故意挑事的恶霸打了一耳光 。恶霸打了人 ,还得意洋洋的说 “刚才,我打了你哪边脸 ?”言下之意,还不肯善罢甘休 。只见年轻的和尚淡然的拭去嘴角的血迹 ,淡淡回应“你虽然打了我左脸,但右脸——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 ”。
——我让你,并不代表我怯懦。慈悲,是佛学修行的天性 ,但并不代表人可以为所欲为 。
释迦牟尼曾言:“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勿怨他人。善者赠你欢愉,恶者予你磨砺,即便是最不济的际遇,亦能启迪心智。愿我们皆得领悟,行于智慧之路,寻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