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渐渐转变为学习型组织。而对一个家庭的成长来说,学习型家庭会让成员变得更幸福。如果父亲是一个家庭的”脊椎“,那么母亲就是这个家庭的”血肉“。父亲可以撑起一个家,却需要母亲,才能像个家。那么做为家庭灵魂人物的妈妈如何让家庭变得更幸福,答案是做个学习型的妈妈。
1、
我读小学的时候,住在阿姨家,阿姨那会刚生弟弟,弟弟爱哭,奶奶会说,他就是喜欢哭,让他哭,哭一会儿就好了。如果抱起来了,以后他会老哭的,不能宠着他,果然,一会儿之后弟弟就不哭了。我当时想这种办法真是有效。这种育儿方式变成了我的育儿观念,如果孩子哭,不理他,他哭一会儿就好了。我的老大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是个天使宝宝不爱哭,吃了睡睡了吃,我的这种育儿观念没有使用的机会。二宝就不一样了,她是个小恶魔,只要我不抱她她就哇哇大哭,但老二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带老大的几年里那些道听途说的教育观念有一些还是被我使用了。所以我开始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开始思考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二宝出生前我读到了一本书《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面讲到,孩子怎么知道不听话,孩子怎么知道“作“,那个小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的恐惧感,他哭只是想在你这里寻找安全感,做为孩子最依赖的妈妈,你怎么能不安慰他。这些内容改变了我,于是我把二宝抱在手里整整三个月,不夸张的说,吃饭上厕所都抱着。后来,三个月后,当二宝会做一些活动,如抬头等,她开始很兴奋的去探索那些好玩的东西去了,很少哭。
2、
老大快三岁,在美国,该上幼儿园了,我们在家只讲中文,从来没有给老大讲过英文,怎么办,加之老大是个内向的孩子,在学校会不会因为不懂英文被同学被欺负,从而不愿意上学等等,无数的担心。这时我看到了一本书《人生设计在童年》,作者讲到如何指导女儿适应美国学校的英文环境的,我拿来主义,直接用到了老大身上,效果出奇的好,上学当天,老大没有语言问题,而且特别喜欢学校,我去接他的时候,他尽然不愿意回家,还是我硬把他拉回家的。不久后,老师很好奇的跟我说,Leo并没有语言问题,他的词汇比班上一般美国小朋友的词汇都要大。
3、
回国后,老大在一所幼儿园上学,我给他报了一个舞蹈班,一天我去接他,他在哭,我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尿裤子了,老大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如果事情没有做好,不用我说他自己也会很难受。他说他不想学跳舞了,这时我想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写到她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有留宿制,女儿特别想上,于是她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交了钱,买了生活用具,没有两天女儿不愿意上了,于是她就把女儿接回来了。我想了想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第二天带着他跟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知道后告诉说他们会跟老大谈谈。我就回家了,心想跳舞估计学不了。下午早早的去班里接他,老师说他去跳舞了。啊?老师看我的表情,跟我说,他们先是安慰了他,而后问他要不要学跳舞,他没出声,到跳舞的时候就跟着老师过去了。我于是在跳舞班的门口等他,接到他的时候他很高兴,我问老大,你还跳舞吗?他说跳。下次还来吗?他说来。自此后,每次跳舞回来都很高兴,还跟我说老师越来越喜欢他了。
4、
老二8个多月的时候特别喜欢把东西往地上丢,那段时间我正在训练她自己吃饭,辅食还没开吃,已经给她捡了无数次勺子。我因为要带两个孩子还有一大堆家务要做,实在是累得不行。很想阻止她不要丢勺子。在《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里讲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探索空间的敏感期,他们探索的方式就是通过往地上扔东西。如果阻止女儿扔勺子,后果可能是女儿会反抗,不肯好好坐在桌上吃饭,而且也会错过这一敏感期,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给老二买了12把勺子,她扔12次,我只用捡一次,大大的节约了我的时间。
5、
在美国,商品经常打折,很多人只要看到折扣多,不会问自己是否有这个需求,于是买了一大堆便宜而无用的东西,最后还花了大价钱,这其中也包括我。我喜欢给孩子们买东西,一次看到一个玩具打折,上面明明写着适合7岁以上的小朋友,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给买回来了,结果只有3岁的儿子根本不懂怎么玩,到最后拆得七零八碎,我还得给他们收拾。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尤其是玩具,我不是直接的使用着,所以犯错误的机会最多。在《发展心理学》里作者介绍了一种学习理论,书中解释学习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在舒适区里人们最舒服,但是你不会有进步,学习区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有人指导的话可以很快的进步,恐慌区是指在这个区域你会感到恐惧,很难学会,那么换到玩具怎么理解,一个3岁的孩子如果让他玩3岁以下孩子玩的玩具他会觉得太简单,很快失去兴趣,让他玩3岁的玩具刚好合适,而玩7岁以上孩子玩的玩具,他的能力达不到,因为玩具只是提供娱乐,没有硬性指标,他不会感到恐慌,但是会失去对这个玩具的兴趣,所以最好的选择玩具的方式是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能力给孩子选择玩具。现在我在给孩子们买玩具之前玩具上建立使用年龄是我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
做一个学习型的妈妈可以让我们遇到事情更淡定,家庭成员之间多一些理解,从而多一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