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已不是自媒体
在朋友圈看到彭小六发出这样一段话:
微信公众号已不是自媒体,是比拼团队运营能力
不禁想,这么一大群人开公众号写文章是为了什么?真的都是奔着打造个人品牌而去的吗?
如果自媒体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工作,这么多个体都在尝试学习写作和打造付费知识产品,有几分胜算?
世界上的公司千千万,有品牌的也只是少数,很多公司出了自己所在省份甚至出了所在城市,就没人知晓了。打造个人品牌更是谈何容易,更何况自媒体圈已经是红海一片,团队化、公司化竞争出现。
如果知识付费成为过去式
曾鸣教授在他的《智能商业20讲》里面提到:
知识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稀缺的是人的创造力
如果曾鸣教授的这个判断成立,那么知识付费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
眼见一些牛人网友在非常认真地打造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很用心,但是叫好不叫座。也亲闻一些把知识付费产品做得还不错的小咖,说做这个产品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他自己,成长最大的也是他自己,因为做一个产品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而那些购买了他的课程的人,实质收获甚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过程中,产品的打造者不断地打怪升级赚取money,但是交付到用户手中的依然是一堆知识,甚至是在网上可以免费拿到的知识,最终用户觉得服务很不错,知识嘛,还是没学到。有点像回到了学校的课堂,老师讲得卖力也精彩,学生下了课该忘的一点都不留情。
教学这件事,永远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了互联网之后,尽管形式大变,本质却没变。
有时候也会想,这么多人购买各种各样的课程,真的是奔着知识去的吗?比如在“得到”里面的专栏,在别处就真的没有吗?未必。大家购买的更多的可能是在“得到”上面的知识的交付方式上的创新。是这种创新激发了很多人的购买欲。试想,专栏里面的各位老师,如果是在别的网站或者报纸上发专栏文章,你会去看吗?又或者他们直接以书籍形式出版,你会去买吗?“得到”上最值钱的是它的碎片化知识的交付方式,也是它最创新之处。
当然,不同类型的知识付费产品在互联网上依然可以找到卡位的机会,卡位失败就要谋求更多的创新。
品牌是结果,不是目标
最新一期的财富500强又出来了,阿里、腾讯首次上榜。要论个人品牌,全世界也没多少人比得过马云和马化腾。
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做自媒体的人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靠写文章能把个人品牌做到多大?我们听过马云牛逼的演讲,却没怎么看过他写的文章,至于马化腾,连他的讲话都很少听到。他们的品牌来自于影响力,影响力来自于他们创立的公司和产品,本质上来自于他们改变了世界。品牌是结果不是目标。
与其把目标盯着品牌不如盯着那些让自己配得上一个品牌的东西:作品。连续1000天打卡某件事可以是一个作品,开发一个产品可以是一个作品,环游世界可以是,创立一家公司可以是,组织一群人破一个吉尼斯纪录也可以是...作品就是别人做不到你做得到或者你比别人做得好(犯罪危害世界的事除外),而不仅仅是知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