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们这次新的访谈系列短视频第一期的文案定稿,已经过去了近四周了,一定稿便开始着手策划拍摄了,这近一个月的时间,棘手的问题不断。
拍摄过程看似顺利,但粗剪版一直在调整,一直不满意,不想骂人是假的。
这次拍的是访谈系列开篇之作,相对难度大,创新性强,安排了两位指导老师跟进。一位擅长执行,一位擅长统筹规划。原定的负责主摄主剪的学生L生病了,发信息都没办法好好回复。后续安排了他团队内另一个学生X跟上来负责,但X经验不足,对片子的理解、拍摄技法、剪辑水平和速度,都不太能满足我的要求,考虑到也需要锻炼锻炼新人,就释然了。
因为口罩问题,第一周基本素材取完后我们几个老师就一直不能进校,第二周之后就一直采取远程线上沟通交流(L虽然病好了,但是鉴于并没有跟前期拍摄,后续剪辑也只打算做个场外指导的角色)。第一轮提的修改意见太宽泛,修改后一看完全没有效果,第二轮修改意见两位指导老师和我一起研磨了一整天,精准到秒了,6分钟的视频我们手下留情还琢磨出了30条修改意见。可是从修改结果看,只能说开始有点儿雏形了。照这样发展下去,我预估还要三四轮打磨,才可以上台面(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果不其然)。
有一条开场镜头的拍摄,第一天拍摄状态是很好的,但拍摄完回去一看,画面过曝了,第二天又重拍了一次,原场地又进不去了,只能重新找了一个楼道拍摄,奈何等我看到素材时发现明显没有第一天拍摄的有代入感,我内心是打算再补拍一次的,但忍了,如果补拍的话不知道到哪天了。
这次拍摄,我对镜头角度的全程没有跟,虽然知道肯定会多少出一些问题,但又担心管的太多暴露不出来问题,将来越积累越麻烦。从这之后粗剪片子来回反复调整的过程看下来,发现镜头角度的选取都有问题,都有些不专业,比如视频中出现的主角的镜头不是侧脸就是半侧脸、背景,比如给我的开场镜头,仰视角度太大了,比如很多素材的布局不够立体没有景深,比如侧面采访人的讲话没有灵气很生硬。从这个情况来分析,现场的指导老师、主摄的经验都不足,对访谈类视频的拍摄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
为什么三版四版了调下来还是差强人意?第一周拍摄的基本素材都不够好,上面提到的问题都切实存在,怎样在不好的素材基础上,把视频剪辑效果拉升呢?很考研我们和后期。
先宽慰一下自己:给一个没有充分磨合好的新团队派新活儿,就需要很好的心态去接受可能的反复。
然后再梳理一下教训:
1.实景开拍前,指导老师要带着团队先逐一踩点,不能想当然。包括选取哪些场景,灯怎么打,人物位置,几个机位怎么摆怎么运镜,主要人物姿势,最好能呈现一下最终出来什么样子的,建议根据现场情况画图或拍照来留存现场商议的结果,并给主要策划人及时汇报。
2.开拍前,指导老师要和主摄说清楚打算怎么拍。如果是新合作的,可以试拍一段,确保他真实有效的领悟了,不能光嘴上答应,说清楚对入镜人应选取哪些角度,且到了现场,还要根据出镜人哪个角度好看来做调整,要提前预设几种情况。
3.与主策划人做充分的沟通。当踩点情况得到主策划人的认可后,才可以具体执行拍摄,省得后续返工,必要时留存认可的证据)。
4.提前预设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避免被采访对象到场后大家还在慌张解决问题,浪费时间。比如采访的主角穿衣色彩与原定机位冲突,比如采访的主角眼镜对已经安排好的灯光机位反光,比如因为调了灯位主机位布灯ok的情况下其他机位过曝了,比如从相机上听采的声音没有噪音但导到电脑上后噪音明显。
5.指导老师提前做好团队分工及现场调度,谁参与哪几场拍摄,谁负责盯主机位谁盯其他机位,谁负责与被采嘉宾沟通调动气氛(被采对象要对症下药),谁负责解决道具场地问题,都须提前规划和安排好,各司其职,各自盯紧每一个细节,最重要的机位及角度问题,不要因为对主摄人员技术太盲目乐观而忽视监管。
6.访谈类视频的拍摄是需要提前准备好一切的,因为被采访人不可能一次一次配合你来回的说。
总归一句话:不管拍摄哪类视频,我们都要提完做好规划,提前预设,提前做好分工,提前给出万全之准备。经验不丰富,就要靠勤勉来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