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约泳池里的表情包新星,“洪荒少女”付园慧,她那段有趣的答记者问,那可是圈粉无数。
2016年8月8日里约奥运会,当她得知自己游进了58秒,表情可爱:“58秒95?啊?我游这么快?我很满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最近,这位“洪荒少女”又火了。她和傅爸爸父女搭档,参加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引发空前关注。说起傅园慧,人们最熟知的就是她大大咧咧、热情搞怪的日常画风。
而 96 年出生的傅园慧,才23岁。尽管她爸了在其他三位老爸面前嘚瑟自己女儿年纪还小,但她早已在父母安排下去相过亲。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8成青年曾被父母逼婚,25-35岁的被逼婚率高达86% 。
10个人里面有8个被父母逼过婚。80后以及90年代初出生的青年,压力最大。甚至有3%的青年,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01
中国式催婚,不是爱,是伤害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催婚?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写道:
“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
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单元,没成过家的单身汉、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或者被忽视得厉害。
必须结婚生子构建一个完整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单元。”
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下,中国人最在乎的并不是你是否找到爱情,而是你到了差不多的年龄,怎么着都要找个人组建完整的家庭,否则就是叛逆,是失败者。
南宁一位38岁的女白领被安排与水泥工相亲,她拒绝。母亲骂她不孝,责怪她因读书太多太有主见才嫁不出去,父母的脸都被她丢光了,母女闹翻。
女儿拒绝她安排的相亲,就是不听话,不孝顺。女儿不结婚,是丢她的面子,让她抬不起头。
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个人的情感都是次要的,可以被压抑的,最重要的是要听话。
有些父母催婚,的确是出于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一个人过得不好,无法照料好自己,老了以后孤苦无依。毕竟,父母不能陪伴你一辈子。
但也有很多父母催婚的动机,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幸福,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在乡土社会显现出来的问题,可归结为病态共生。
这些为了面子催婚的人内心的深层想法其实是:结婚是人人都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完成了就是胜利,高人一等。这种“假爱”最大的特点,就是 “控制”。
所以,他们要打击,控制你。更可怕的是,在“假爱”之下长大的人,一般很难自信。
为什么父母一定要控制呢?目的是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个样子,是父母想成为,却没能成为的。这样的父母,看不见孩子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是他投射到孩子身上的 “理想自我”。
而这时,父母必须承认:你爱的并非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02
真爱,让孩子自信快乐地生活
傅爸爸曾说过:“从小就教育她要活得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比赛嘛,就去好好享受比赛就行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不把自己没做到的事情强加给孩子,你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想做的事情;接纳孩子的个性,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这样培育出的孩子往往自信、努力和乐观。
想起同样经历低谷期的傅园慧,拿到奥运季军后,傅园慧成了“洪荒少女”,在全网爆红。
但没过多久,因伤病严重,比赛接连失利。她在游泳池大哭,压力大到让人呕吐。一瞬间,所有人都非常失望。
“什么洪荒少女?人一红,就飘了。”网络暴力,不给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傅园慧崩溃了,消失了。
父母找了她一天一夜。找到她时,她在倾盆大雨中走了十几公里。傅爸没怪罪她一句话。只说了一句:你不要想太多,陪她回家。
那一刻她突然想起:的确,所有人都对她很失望,除了父母。父母,的确从来没有对她失望过,即使她比赛成绩再不好。
傅园慧刚进省队,就跟大一点的姐姐们说,自己是个天才。傅爸送傅园慧去锻炼,有人跑过来跟傅爸说,“你们家傅园慧在游泳队里说自己是天才!”话语里,满是张牙舞爪的嘲笑。
一般父母,可能面子挂不住: “哪有哪有,别听她胡说”。转头还要批评孩子一句:“你要谦虚一点,别到处张扬。”
但傅爸却在女儿面前,对那个孩子说:“是的,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他的语气里,有一种不容辩驳的坚定。
父母永远都不知道,自己随意说的一句话,就成了孩子一生的信仰。每次比赛,傅园慧都会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最好的,是个天才!”
这听起来挺傻的,但是当你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别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攻击你的时候,这三句话就会成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2018 年世锦赛,傅园慧终于打破亚洲纪录。不得不承认,傅园慧被在父母爱的教育下,成了一个愿意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
如今这位在教练眼中“以成绩作基础,将率真、可爱立足于正能量上”的姑娘,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自信快乐地生活。
父母也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接纳她的对恋爱的态度,不是真正的摧婚,而是一起探讨对未来另一半的规划。我们也期望这位可爱的姑娘,早日找到属于她的白马王子。
03
晚婚族的未来
最近,上海市妇联公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显示,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大幅提高,分别为 30.3 岁和 28.4 岁。很多人宁可晚婚,也不要将就结婚。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不婚族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个万赞回答,我很认同。
答主@颜小柒 说:
“我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拒绝结婚,但结婚的前提一定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不是因为年纪到了,不是因为寂寞,更不会为了搭伙过日子而随便找个人凑合。
所以,即使在身边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天天谈论老公或者娃的时候,我依然想要遇见爱情。”
很多晚婚的人,并不是不婚主义,只是不想因为被催婚而匆忙走进一段婚姻,所以不去规定自己一定要在多少岁之前结婚。
很多过了“最佳结婚”年龄女性,有很多还是母胎单身。她们也渴望遇见爱情,但没有爱情,照样努力工作赚钱,活得有滋有味。
只有被充分淬炼过的生命,才能称得上成熟。结婚,有幸福,也有不幸。
不婚、未婚、晚婚,有过得有滋有味,也有过得孤独凄苦。关键在于,你得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
如果做好了结婚的准备,祝福你找到了幸福。如果你不想结婚,也祝福你,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关于“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问题,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就像每个人都有“按时”结婚的权利,也有不结婚的自由。
我们要做的,是接受不同的三观、选择,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因为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安排都准时!
40岁的陈乔恩,面对催婚不慌不忙地解释:“我知道上天在留一个最好的给我,所以我等。”
48岁的俞飞鸿,面对单身生活意味着无聊苦闷的“嘲讽”,底气满满地反击“我的精神很富足。”
50岁的许晴,可以淡然地像小女生般说:“我不愿将就,只愿嫁给爱情。 ”
能够真正摆脱女人忧虑的,从不是男人,而是自己给自己的那份底气。也许是职场,也是金钱,也许是立足于这个社会的价值。
所以我们该纠结的,不是年龄,不是恋爱,而是自己有没有成为足够好的那个人。我们无法左右这世界,但千万不要被这世界左右自己。
自己的生活,也许不是别人眼中最好的,但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
04
结婚这件事不该赶时间
心理学家卡森和合作者发现,步入中年之后,男人更多地表现出同理心,更少地去支配他人;女人会更决断、更自信。
他们都会变得双性化(androgynous)—— 这是个好词,和“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是一个意思。这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也和社会角色的变化有关。
二十几岁的男性扮演的是争夺配偶者的角色,冲动、急躁、有强烈的占有欲,而三十几岁的男性会转向抚养者的角色,更耐心、更柔和、更懂得变通。
所以,如果你还没准备好结婚,不妨再等几年,人到中年再走入婚姻,并没什么不好。
引一段罗振宇老师演讲的话吧:
过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礼。只有结了婚的人,才被认可为合格的社会细胞。
而现在年轻人是怎么想的?
婚姻,是把自己人生整理好后才做的事。
现在,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啥叫“顶石”呢?就是修建建筑的时候,当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顶上的那块石头。它标志着这座建筑从此建成了,真正屹立在世间了。
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
人生足够长,我们足够强。
不能买房,租房也同样开心;不想结婚,单身也非常快乐;不想生二胎,就把唯一的宝宝宠成小公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好与差的标准早就变了一个样子。
钱钟书和杨绛从始至终鹣鲽情深,一生恩爱到老,两个人热热闹闹的过了一辈子。
但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包办婚姻,让她受尽了苦楚,被冷落被放弃被出轨,她的婚姻真的让她变得很不幸。
和谁结婚哪能一样呢?结婚这件事,你只要不是百分百确定,就不用着急。
婚姻除了要有爱,它还应该是一件务实的事情,它需要你们三观相合,经济能力相当。
遇不到合适的就单身,去努力提升自己,去赚钱。当你能在财务、精神世界做到完全独立后,你会有更大概率遇到合适的人。你能负担起自己的人生,也就不再忌惮社会给你的巨大压力。
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会真正的享受爱情婚姻,等那份凛凛天意,得到灵魂震颤。
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为如果你没有混到特别好,那么,嫁了一个不怎么样的人,你连抛弃他的机会都没有。
不结婚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剩女,但嫁错人是可以毁灭自己的。只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才会担心自己三十岁以后没有人要,才会把结婚当做最低保障。
婚姻是为了获得幸福,如果没有八分确认,那就不要冒险了。千金难买我愿意,幸福不是什么都正确,而是什么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