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情不多,便又读了书中的十篇文,依旧是关于文与字,乃至于词的一些用法。这十篇文中写了戏剧,小说……内容很多,就不一一赘述。
但今日想说的并非这些,就说一下两点,觉得很受用,当下更有其用武之地:用词精准、素材积累。
用词精准
用词精准是一篇好文章的必备要求,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各个词的确切意义,又懒得动手去查,常常是会闹笑话的。
可能会产生误解,词不达意,甚至有时会黑白颠倒,这些都是要不得的。现在的查询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词典了,拿出手机,打开百度,查找字、词意思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且可信度高。
想起高中时的一道语文选择题,是把已知的成语和句子相互搭配,而这些成语往往是近义词。若不留心记录,及时查阅,往往是不得分的。
俗话说:“富人四季衣穿,穷人衣穿四季”,什么时节穿什么衣服,就如文字中什么意思用什么词是一样的。
倘若炎热的夏天穿棉衣出门,岂不显得怪异,惹人笑话。用词也是如此,不然只会令人啼笑皆非。
这就要求我们用词要精准,不管是写作还是平日的交谈中。
那么这方面的能力仅仅只靠查询词意就可以了吗?不单单如此,我们要学会对比、联想。
当我们遇到一个词,要联想到与其相近的词作成一个系串。比如“学习”一词,是不是可以联想到“练习”、“研究”、“探讨”……然后进一步比较每个词之间的不同点,以及每个词的适用范围。
这样不仅让我们对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扩大了我们的词汇量,何乐而不为呢?
素材积累
写作时总是觉得找不到素材,去学习别人的文章,记住别人引用的例子,可这只是一些陈言老套,毫无新意而言,不过是在重复别人的话。
若想让文章有新意,就要懂得触发,我把触发理解为对事例的深挖。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多想。
当我们看到一件事时,一定会有自己的第一反应,但不要就此下笔写,多想想。毕竟第一反应可能大家都差不多,想到第三个想法为止,抛弃掉前两个想法。
这样,这条路上的人才会少一些,文章才会有新意。
在此给大家举书上的两个例子,可以学习体会一下:
“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浊的是领和袖。因为污浊的缘故,洗濯时特别吃亏,每件衣服先破损的大概是领袖部分。领袖是容易染污浊的,容易遭破损的。衣服的领袖如此,社会上的所谓领袖何尝不如此!”
“鸡是光明的报道者,它第一次喔喔开声却在夜半,正是世间最黑暗的时候。我听了这夜半的鸡声,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
其实第一遍我没有读懂,再读方反应过来,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是由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小小事件得到的感悟,读起来不禁别有一番风味。平日中,只要想到,就及时记下,没有纸笔,就记录的手机备忘录中。
哪怕只有十几字,时间长,便会体会到其中妙处。
学到了就练起来,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