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我的家
——百事孝为先
2016年4月6日
什么是孝?这是一个古老而深遂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又提及,势必赋于其新鲜而高深的内涵。如激昂的旋律,将引起每一个中国家庭成员的共鸣;似浩荡的东风,将唤起众多晚辈们心灵深处的最强音——孝道。
“百事孝为先”,家风的核心就是孝道。以孝治小家,家和万事兴。乡邻才和睦,国家才昌盛。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以《孝经》为依据,狠抓“孝道”,用“孝”维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试看孔老夫子对孝道的精辟论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谓全面——从伺奉父母始,次至孝忠国家,最后才事业有成。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传承下来的精神传统,此指思想品质。官宦世家未必拥有良好的家风,须知宦海多贪官的现实;家财万贯未必就是道义世家,须知为富多不仁的道理;文化程度再高不一定是正人君子,须知秀才多迂腐的常识。唯有上升到精神层面,方可称谓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就是晚辈孝敬长辈,什么事儿尽量让老人遂心如意。父母说话,我们要洗耳恭听。即使说得不对,也不要当面顶撞,而要换个地点,或换个时间,或换一种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再心平气和地进行解释。老人要求我们办的事情,一定要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说起家风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的家风情况,我想简单地说一下。
家父曾九度住院,九次以顽强的意志战胜病魔。三次住金谷园四院保守治疗,一次住中州路省中心医院做搭桥手术,五次住洛阳钢厂医院巩固治疗。每次他都乐观向上,坦然面对,会说不要紧,要相信当今的医术。可是年龄不饶人,一如九曲黄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二如日薄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弟斩钉截铁:“老父病到这种地步,脆花多少钱,甭担心,没有我会借。”其实他下岗多年,一直在外飘零打工,家里经济挺拮据的,说这话是为了安慰老母亲的心。
三弟掷地有声:“一定要尽力而为,不放弃最后的努力。”于是,他亲自驾车把老父拉到洛阳五院,隔三天又将老父拉到巩义一家老中医处。
大姐不住哽咽:“家父病成这样,不会吃一点,不能喝一口,咱总不能看着他这样过去吧,干脆去住院,输些葡萄糖,来延缓他的生命吧。”
妹妹明确表示:“这次咱们两人一班轮替伺候老人家吧,家父一生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现在咱应该尽心,能让他多在世一天也好。”
于是,有了最近的第十次住院。这一次,最艰难。因为老父已神智不清,输液时本能地要用手去抓扯。这就需要一个人拉住他的一只手,另一个人扯住他的另一只手。但稍不留神,还是会跑针的,以致于有劳人家护士半天来四五趟。喝药得哄着喝,每顿饭只喂两三匙小米粥。坚持到第十一天,实在输不进去,姊妹们商量后,虽不忍心,也只能出院回家。
家父正奔八十三,出院归来,吃喝更少,每天只能喂进几小勺汤,导致其身体每况愈下,脊背更驼,腰儿更弯,精神不振,两眼昏花,一天不如一天,开始走下坡路了,明显地已认不得我们了。深度的脑梗,重度的痴呆,每天倒下瘫坐十几次。我们兄弟姐妹轮流侍候,不再让白发苍苍的母亲操心了,是关紧该尽一点孝道的时候啦。生养你一场,却只尽孝于老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工作再忙不应有怨,只应有悔。
生活一贯的平淡无奇,平平淡淡到让人能够忘却一切,熟视无睹眼前的一切,似乎只有当天塌地陷来临的时刻,眼看着昨天拥有的美好将被掠去,才会幡然醒悟,猛然惊醒。我想,劝君珍惜吧!多多珍惜父母还健在的日子里,常回家看看,多关心问候一下父母,把这些平常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孝顺。
家父糊涂清醒无常,昨天中午我正哄他喝水时,奇迹出现了,他竟然认出了我,还有气无力地说:“我没事,你在家干啥?赶快去学校上班吧,啥有上课关紧?”听着老父的催促,我顿时无语,只有强忍泪水,轻轻地点头作答。
我还能说什么呢?自古道,忠孝两难全。我要尽孝于父母,更要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事业是我生命的盐,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家父的最大安慰。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需要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是时代的呼唤,良好的家风是世事发展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合大家,有国才有家。每个家庭都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范,有了良好的家风,社会才会风清气正,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非常重视孝道,以孝治家,培育孩子养成敬孝长辈,尊敬兄长,团结他人,和睦乡邻,都作为家規家风。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延续不断。古有二十四孝,今有众多典范。这些正能量遍及全国各地,党和国家年年宣传表彰,新闻媒体常常褒奖关注,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建设,使社会风气明显地得以好转。
need-to-insert-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