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爱里都是笨蛋?
你在感情里面怎么这么笨!
我终于说了狠话。表妹的感情就要走向终点。她不甘心。向我回忆起过去的1095天里,她怎么教他学外语,怎样为他跟全世界对抗,那些付出,都被狗吃了。
大部分时间,我都是陪伴型的。面对亲人,我觉得自己不仅仅只有安慰的义务,而且有教育的责任。悖论在于,你不可能在一个人沦陷在情绪中时,教给她任何东西。
一方面急于想让她出来,一方面不得不耐心等待时机,这让我心中万分焦虑,上面的话脱口而出了。
不能怪她,一说起爱,谁不笨?
最可惜的是,有些人会一直笨下去,还自诩“我在爱情里就是这么不管不顾”。你不是,你不过是脱离不了自己的习气,你不仅没有懂得爱这回事,也没有爱的能力。
02 为什么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
有个朋友不善言辞,没有太多恋爱经验。他对女人好的方式简单粗暴,带着她吃东西,逛街,给她买礼物。女人一开始很喜欢跟他在一起,处久了就会觉得,缺少精神交流。每次分手的时候,你认为他会想什么?
他会想,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你还要分手。
有个女同学,长相出众。对男朋友很不放心,调查、窥探是日常,避免不了会引起男人的烦躁。一旦她认为,男人很可能会离开她的时候,她会提前找好下一个,然后跟上一个分手。你认为她会想什么?
她会想,既然你不要我了,我就先不要你。
大学有个同学,每一次谈恋爱都是伤的可怜,大学四年换了4个,每一个她都是被分手。大家聊天的时候就发现,她的每个男友都是类似的,很高,帅气,运动型,比较花心。你认为她会想什么?
她会想,为什么我总是遇到渣男。
我们习惯于在感情里面去看对和错,基本的句式就是:为什么我……你还要……。说的好像,自己不需要对感情的结局负责,因为自己都是对的,一切责任都在对方。既然都是对方的错,那么我继续用相同的方式下去,又有什么问题呢?
很抱歉,相同的模式,只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我对表妹说,无论你再找多少个,再尝试多少回,我几乎可能肯定的告诉你,你的结局仍然会是一样,因为你没变。
看不到自己的情感模式,必将遭受情感轮回,让历史一再重演。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说:“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03 什么是爱?
那到底什么是爱啊?
表妹突如其来的发问让我一时间得了“失语症”。不是我没有一个爱的定义,也不是爱说不清楚,而是这件事原本是个情感领域的事,要用理性去做一个客观的说明,总觉得不那么妥帖。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大部分人会不自觉用一些行为去定义爱,比如,只要你的感觉是ABCD这几点,那就是爱。
心理学家中,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认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为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佛洛姆《爱的艺术》则强调承诺与付出,认为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海灵格认为爱是“施”与“受”的平衡。
这些理论,都缺少了某种让人领悟的东西。接下来,大叔想谈一点深奥的东西。
04 爱有假设?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假设前提。
假设一:身心一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对此十分有研究,他认为,“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不是伴随着某种躯体变化”,甚至提出,“我们是因为流泪了,所以才难过;因为逃了,所以才害怕”。
路易丝海基于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和研究,出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叫《生命的重建》,发现心理问题都会在身体上表现为某种疾病。
当代超个人心理学领军人物肯威尔伯提出的四象限理论中认为,每一个心理点都会对应身体层面的一个点。
假设二:三脑理论。
保罗·麦克莱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这个理论。
此理论根据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三大部分。每个“脑”通过神经纤维与其他两者相连,但各自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
这个假设的重点,一方面是不同的脑对应不同运作系统,另一方面是他的思考方向,随着脑的不断进化,会形成新的运作系统。
考虑到将来的进化可能,脑对应的三个运作系统简化为“动物态”、“人类态”、“超越态”。
假设三:包含并超越。
这是成长的基本规律。一个事物发展为更高级的事物时,既产生了不同于低等级事物的事物,又包含着低等级的事物。
举例来说,树的年轮就是,新的年轮总是包含上一年的年轮。
人也是一样。记得有个营销专家去请教一位朋友,有两个人A和B邀请他合作,两个人的资产实力和成就都差不多,他无法选择。朋友毫不犹豫地推荐B。他问原因,朋友说:比我低的人,我一交往就知道他处于什么水平,而比我高的人,我是看不透的。我看不透B,这就是原因。
事物处于哪个层次,要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跟爱有什么关系?
05 爱会成长?
一个在爱的道路上成长到一定的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爱处于哪个水平。
就是说,爱是分层级的。
根据身心一体理论,这个层次对应着假设二中的三个运作系统,即分为:动物爱,人类爱,超越爱。
动物爱分别无二。
性,这是繁殖的本能,动物皆有之。每一个公的,到了性成熟的年纪就会喜欢母的,反之同理,这是自然规律。若连这个都没有,就是变态了。
因此爱首先是性吸引,这是最底层,基础中的基础。
但人是不会把自己降格在这个层面的,性成瘾者卡在了动物层面还说的过去,毕竟他们的原因是心理问题。那些怀着不良动机学泡学,并以此为乐的人就太自降身价了。
按照“边际效应递减”原理,这类人只会索取的越来越多,在动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类爱千差万别。
走上人类的层次时,吸引一个人的不仅仅是性了,还有情结。
只要留意下自己动过心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相同点。这个吸引你的共同点往往跟经历有关,尤其是异性双亲。
荣格认为,男人心里有个“阿尼玛”形象,女人有个“阿尼姆斯”。所谓一见钟情,常常是那个人符合自己心里本来已存的异性形象。
当你们建立亲密关系之后,又会在关系中表现为不同的“依恋模式”。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发现,婴儿和母亲之间分离时会出现不同表现,根据这些表现,他将儿童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
后来的研究表明,焦虑型的儿童长大后,谈恋爱一样很焦虑,回避型的儿童长大后,对待爱人也是冷漠的。
重点在于,正如前文所述,你很难逃脱自己的情感模式,每个位于人类爱阶段的人,都在过着被模式挟持的感情生活,痛苦着,爱着恨着,重复着。
超越爱不可言说。
爱是一场修行。最终你会到达某个境地,在这里,你放下了一切伤痛,你对过往的一切无比感激,你发现,无论是遇见还是错过,他们都是你最大的幸运。
在这里,你终于懂得了要怎样去爱一个人,你拥有了爱的能力。你明白了,原来爱不是索取而来的,而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泉水,因为太多太多,你不得不将它分给另一个人。
你发现,没有什么灵魂伴侣,没有什么电闪雷鸣,只是遇见,给他爱,与之相伴终老。
亦不存在一个特别的人,会与你契合,让你变得圆满。
你本已圆满。
06 信还是不信?
一个胎儿对另一个胎儿说:据说我们最终会出生,并遇见那个名为“妈妈”的神灵。
另一个胎儿说:别傻了,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就这么活着直到死去。
第一个胎儿说:可我相信。
另一个胎儿说:不可能的,都是神话而已。
第一个胎儿说: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