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没有死党?
从自己的人际关系说起
我常听人说,朋友在多而不在精,检验自己人际交往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身边是否有那么两三个,能在你最困难时不顾一切拉你一把的人。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都感到很自卑,Actually,我没有这样的朋友。
很不情愿地承认自己这样的一种缺陷。因为在别人眼中我常常情商很高,似乎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每一段关系,也能让任何和我在一起的人感到舒适。
但现实状况是:我有很多朋友、人际圈很广,但多为泛泛之交,没有一个属于我的「死党」。(接下来的内容我把一段高质量的友谊称作死党友情)
这真丢人。
总是缺乏安全感
如同沙漠期待着甘霖,我也一直期盼着,自己能收获一段「死党般的友情」。
然而越是期盼,越是会使得事态恶化:迫切的需求使我惴惴不安,对关系中对方的一举一动高度敏感。
每当我有需求、向朋友提出请求的那一刻,总能焦虑而紧张着、盼望着对方口中的, Yes。
然而每当收到答案为 No 的回答,我会很失落、很沮丧。我开始否定我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忙他不愿意帮我?即使他做不到,为什么不尝试帮我想想办法?」
就这样,每一个在高预期下收到的 No,似乎都在嘲讽着我的自恋,取笑着我没有一个愿意为自己挖空心思的朋友。
我开始否认我认为不够格的友谊,开始疏远对方,开始打起冷战。情绪压抑久了,会在QQ 上发长达数百字的文字,去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失望,指责对方的行为。
看,是不是像极了那些在恋爱关系中作死人的女生?
讨好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因高预期的请求被拒绝而失落,因失落而恐惧,因恐惧而讨好。
我开始自卑,认为自己或许不配拥有一段「死党般的友情」。
冷战与疏远看似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却把自己推向更尴尬的处境。
我害怕没有好的友谊,但我更害怕失去友谊。
一时的疏远宣泄了内心的不满,十分痛快。可再回过头来,却发现糟蹋了本是好端端的关系。
逐渐地,我开始后悔、自责,转而乞求。如果说之前我一直在尝试平等的获取一段真正的友情,那么现在则是在跪舔。
我开始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我认为身边值得进一步发展、可能升华的友谊,或是刚被我作过,想要一笔勾销的关系。
我努力地去满足对方提出的一切诉求;时不时地去主动找对方聊天、生怕断了联系,疏了感情;不断地提高双方交际的频次,让周围的人都觉得:「你俩关系真铁」。
但讨好的方式并没有任何成果。
记得在一篇心理学杂志上看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怎样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对方的好感」。
我似乎就步入了这样一个境地:拼命地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来维系自己赖以生存的人际关系,来投资这可能升华为「死党」的友情。涉及到利益分配时,也更擅长了自我委屈,把利益让渡给别人,自己吃亏咽苦水。
记得自己最惶恐的一段时间,在生日请了多达 20 个的朋友。现在看来,自己是那么的卑微,不想损害每一段关系,想要抓住每一段关系。
过分地讨好造就了不平等,带来了不重视,与最初的目标南辕北辙。
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
以上内容,是目前为止我对自己失败人际关系的表象概括。
但我不能只告诉自己,不要不安、不要讨好、不要敏感,这不是解决方案,因为它们不是问题的根本。
我开始回顾好几段,最初很美好、但逐渐疏远、最终有些甚至陌路的友情,它们都有共性的流程走向:
「提出高预期请求 — 收到 No — 沮丧 — 不安 — 讨好 — 放弃」。
而矛盾的起始点、罪魁祸首,就是这个「高预期请求」。
如果我放低预期,让别人的回复在我意料之中,是否就不会产生之后的情绪?双方关系也不会被这些莫名的情绪影响而偏离轨道?
是我要求太高了吗?
提出请求被拒绝后,我的心路历程往往是:
「他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儿都不愿意帮我,看来我们的友情真脆弱」。
很显然,我并不觉得自己的要求过高(相反还很低),而只是一味地认为对方与自己在关系中的投入不对等,对彼此的重视程度不对等。如果是自己,一定会say yes。
长期的思考告诉我,我的要求并不高、但对方也没有不重视自己。绝大多数时候是自己太过敏感,过度放大了这一行为、这一回复的意义,并以此来评判双方的关系,下了不合格的定论。
而在对方眼里,这就是屁大点事儿。
这么看来,问题似乎出在我敏感的性格,放大细节、过度评判。(通俗点说就是作)
这是一个不错的答案,看起来一点也不丢人,你没有维系好关系,只是因为你太敏感、太细腻了。你只是不适合和粗线条的朋友相处,学会去接触感情更细腻的朋友,你能活的很自在。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拿这样的话说服自己,但事实是,即便和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朋友呆在一起,矛盾依然存在。
显然,问题不在这儿。
终于,昨天晚上散步和女朋友打电话,不经意聊起了这个话题,最终一番讨论,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迷惑。
是你太过自我
问题出在:我没有办法接受对方 Say no,我希望自己的每一个要求都能被对方满足。不论要求是高还是低,我潜意识里都会死死地认为:
「如果他把我当好朋友,重视我,那么他一定会 say yes。因为如果是我,我会 say yes,他应当和我一样,否则我们不对等」。
看起来这很霸道,但相反我很细腻且谨慎,我会对自己所提出的每一个诉求认真过滤。我不会对你提出过分的、明显无法做到、或是肯定会拒绝的请求,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想带给你太多负担、让你难受也难堪。
但只要我向你提出的请求,我会默认你应当同意。为什么?
第一,因为它已被我过滤过了,是我认为应是你能力范围之内、同时也并不麻烦的请求。
第二,如果是我,我会 say yes。出于关系的平等,你也应当 say yes。
所以,你必须对我 say yes。
这听起来多么的圣母?「我很少向他请求帮助,因为我总是优先照顾朋友的感受,不轻易麻烦他。如果有请求,在我看来对他而言也只是举手之劳,但他竟然连这样简单的事都要拒绝我,我对我们的关系太失望了!」
看起来自己就是在关系中遭受不公正待遇、被欺负的小羊。
可是,这里存在一个逻辑漏洞:「凭什么你认为这是他的举手之劳,这就是他的举手之劳?人与人之间大不相同,凭什么对方必须做出和你一样的回答?」
预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你不能拿自己的预期去评价你的朋友。相反,评价对方只能用对方的预期。
在你眼里,下了飞机之后,他应该第一个打电话给你。
在他眼里,下了飞机之后,他从没有打电话的习惯。
在你眼里,两人分别时,对方应该说几句挽留的话,表达不舍。
在他眼里,最好的分别就是不要煽情,这更利于两人向前看。
在你眼里,一个好朋友,应当记住自己的生日,并且在凌晨 12 点给自己生日祝福。
在他眼里,他真的只是忙忘了。
你看,人与人之间是大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想法与决策,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必须按我们的意志行动,也不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评价别人,更不应该把自己喜怒哀乐建立在别人的回复上。
带着主观预期去评判对方的回复,这个时候,Yes or No,means nothing。什么时候有意义?沟通、了解对方的预期之后,这时候再来评价他的回复。
如果对方说不,同时你又认为这对你而言很重要,那么你们可以磨合、你包容他或是他包容你,去不断打磨你们关系的舒适区。
如果对方说不,并且不愿意对这于你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作出改变,那么要么你改变,否则你必须承认,对方并不适合与你产生一段更深入的友谊。
重要的是沟通、是拒绝自我中心所导致的凭借主观预期来评价双方关系的行为。
多站在对方的视角去考虑,你就不会那么作,也不会那么脆弱、那么敏感了。
Yes or No,means nothing。
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