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在最时间自由的大学四年好好读一些书。
上班以来,自己看过的书不超过20本
《活着》《牛虻》《边城》《看见》《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异类》《无声告白》《了不起的盖茨比》《月亮和六便士》《人间失格》《局外人》《海边的卡夫卡》这些都是在2016年之前完成阅读的,现在想想那几年倒也没把业余时间花在专业上;而之后这几年看的很杂,经济,散文集,大部分是心理学相关内容比如《少有人走的路》《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大部分和这几年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有关。
遗憾自己在最自由的时间,没有找到文学和心理学这两个方向的阅读兴趣,回想起来大部分时间都荒废了,我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当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向,在心理的自我挣扎中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以至于刚毕业的几年,家里亲戚上大学,都会建议他们如果在学校没事做可以去图书馆多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书看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都梁的《血色浪漫》,特殊年代背景下,一代中国年轻人的青春热血;沈从文的《边城》,沈先生的文字功底着实太好了,以至于我脑海中现在能立刻浮现出那条河,汪曾祺曾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美籍华人伍绮诗的《无声告白》,人物塑造的很有张力,表现力很强,把早些年华人移民在美国的处境写的很真实。
最近忙忙碌碌在节假日的公交车上竟然也看快完了一本《陪孩子终身成长》,没错,有了孩子关注的重心也变了,后面打算买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书,比上早教机构管用。带着以前的遗憾,利用空闲时间读书,把心理的那份缺失补上。
多读书,读好书,《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