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过程中,最让大家感到头疼的是什么?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他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作为一个新兴的词汇,边界感到底是个啥?
某度上说,它是对界限的判断或重视程度。
简单地来解释,就是当一个人缺乏边界感的时候,
她/他会有意无意这么做:
1.把自己的事托付别人,并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界限,破坏自己的边界。
2.强行跨入他人的天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破坏他人的边界。
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边界感缺失这种症状,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实践过。
很多人也都被缺乏边界感伤害过,小厨今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关于边界感的一些心得,
并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做一个更有边界感的人。
01
有一种不尊重,叫没有边界感
曾经,在一个关于边界感话题讨论小组里,
见到一位网友的留言获得高赞,他这样说道:
“我真的好讨厌千方百计打听我家私事的朋友”
千方百计打听别人的私事不是关心人,而是一种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
在中国的社会里,这种没有边界感的事情常常发生:
比如,亲戚朋友喜欢问找对象了吗?结婚了吗?月入多少?在哪工作?
又比如,同事们很八卦你的工资多少?老板是否给你涨薪升职了吗?...
关于个人的隐私,不光是亲朋好友,
就连父母,都要学会有足够的尊重,
不可以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去干涉他们的选择,因为那是他们的人生,他们有权利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里指有独立判断的孩子)
除了打听别人隐私是一种没有边界感的行为之外,以下行为也是没有边界感的:
比如,人到公司没几天,家里事全公司都知道了;
比如,主动和不熟或者自认为很熟悉的人,把自己曾经的过往毫无保留的分享...
又比如,有些话,咱们也很熟悉:
“我说这话,你别生气哈...”
“我都为了你好”
“我就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你这么生气”
以上都是边界感不清楚的常见表现。
作家周国平曾经在有关分寸感的采访中说道:
其实要具体给分寸感去划个界限很难,我觉得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有一个观念,人的尊严的观念。你要自尊,而且尊重他人。
深以为然。
这个采访的回答,也很适合边界感。
没有边界感,往往是不足够尊重自己和他人。
不够自尊,于是把自己的私事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分享;
不够尊重他人,就会强行进入他人的世界,为别人指点江山。
所以学会尊重,是有边界感的开始。
不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亲密关系,最大的杀手不光是冷漠,更是不把自己当外人,没有边界感。
02
保持距离,是边界感的标志
懂得尊重的人,都明白边界感的重要性,更懂得保持距离的重要性。
不会和别人轻易的说出自己的故事,也不会对别人的私事,过分感兴趣,除非别人愿意分享。
演员陈道明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虽然自己说过不爱交朋友,其实不是不需要朋友,只是交往的方式不同。
比如,他不会跟任何朋友甜如蜜,也不会让朋友跟他甜如蜜。
他觉得朋友之间真到了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
甚至有时候,他的朋友跟他讲太多自己的私事,他不仅没有任何兴趣去听,甚至还会主动制止。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懂得距离的美。
人与人之间,有个空间,彼此才会感到轻松。
这让我想到了,作家毕淑敏说的:
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惟命是从;
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
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和我们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所以呀,有距离的关系,才是更加长久和真实的关系。
03
有关边界感,12个小方法一起养成它
如何成为一个有边界感的人呢?
小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以下12个小tips,我们一起学习吧:
1.不打听,莫八卦:未经允许,莫打听别人的私事,比如家庭背景,婚恋嫁娶,工资收入等私人事件。
2.保持尊重:若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就做到相互尊重,无论什么场合尽量少发表对别人的负面评价。
3.学会沉默:不知道一句话能不能说,就不要说。
4.懂得分寸:懂分寸的人,让人感觉舒服又不失体面,留白又并不疏远。 这是一个人的社交技能,更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
5.圈子不同,不强融:不属于你的圈子就不要强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6.多倾听,少建议:真正会聊天的人都懂得去倾听,而不是建议。
7.保持一点冷淡:慢热一点,好的人缘不在于乍处之欢,而在与久处不厌。
8.朋友给你看照片,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就不要往下翻看了。
9.职场大忌:不要在职场上,自爆隐私。
10.不要总对孩子说:“都是为你好”。这句话让孩子心里压力很大,但对孩子的实际帮助不大,伤害了孩子的心理,也侵犯了孩子的个人边界。
11.当别人侵犯你的边界时,要学会捍卫自己,勇敢说不,勇气这种东西,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12.如果别人让你不舒服了,直接沟通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憋着。
以上,晚安,为我们都能成为的自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