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嚷嚷着:“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你眼瞎了?”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的站在他的身旁。一会儿高铁起程了,女孩低头轻松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您坐错车了!”
位置感
曾经和国内一个篮球教练曾经谈论过天赋的一个问题,篮球天才重要的天赋,就是位置感。技术可以打磨,手感可以锤炼,位置感有时候就是与生俱来,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他总能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不管是传球还是组织,他总能感觉到场上所有队友的位置。位置感是全方位的,不但能感知自己的位置,还能感觉到别人的位置,再加上身体、技术和手感的锤炼,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甚至是一个球队的核心。
每个人在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中,都能成为一个核心。家庭中,需要正确感知父(母)亲、儿(女)子和兄弟姐妹正确的位置,工作中找准工作的位置,社会交往中要弄清角色的位置,我们就可能成为所有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成为一个累赘的话,就很自然的被排斥到关系网之外,那时候就会像上面那个故事一样,拿着一张正确的车票,却上错了另外一趟车。
无时间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已经把手表放在家里,上学上一阶段给女儿规定的每个时间段内容已经成为她习惯性内容,她不再问“这个段时间用了多少时间,上学会不会迟到”这些问题,而是自己感知上学的速度和行为,不会在路上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匆匆地去穿行马路。她上学的位置感,无时间去映衬,很准确的指引她上学路上的一切行为,为她上学不迟到而服务。
时间往往会成为自己失去位置感的借口,然而无时间的位置感,却是最能准确反映态度和能力。女儿上学的位置感,让她舍弃了以前上学路上去打打闹闹的顽皮天性,我们有时候的位置感也会让自己舍弃很多,可能是荣誉,也可能是所谓的前途,也有可能是与孩子的天伦之乐,关键你需要的位置在哪里。时间从来不是失败的借口,成功与失败,与我们的位置有关,还有在这个位置上,你的取舍与所得。
两种关系
昨天读书会很多妈妈又因为孩子而焦虑了,竟然开始讨论与孩子挑战的问题,其实我挺意外的,虽然这是个国外名家的书,把挑战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我认为是不合适的。百度了下挑战的注释,挑战,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tiǎo zhàn,释义:1、激使敌方出战。2、谓首开衅端。3、鼓动对方与自己竞赛。从这个解释来看,挑战怎么又不可能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除非你重新定义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人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生下来就确定下来的关系,就是血缘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另外一种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活、工作、价值观等形成的另外一种关系,比如,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很多父母不自然地在父(母)子关系上,添加了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内容,甚至更偏激的形成了敌我关系,几十年父(母)子不说话,不交往。
对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一种蓝图,有的希望是朋友关系,一起愉快的相处,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的希望是师生关系,恨不得把一生的本领传给自己的孩子(其实能不能比孩子强自己也不知道)。有的希望是上下级关系,甚至是君臣关系,父母一切指示都是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
和孩子相处很简单,如果希望是朋友,你就找下你和最好朋友的相处方法。如果希望是师生关系,你就找下老师职责,实在不行,可以去请教下名师,讨教下怎么教书育人的。如果是上下级关系,就去部队学习下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培育令行禁止的习惯,部队里面还有个习惯,那就是身先士卒,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做到。
传家宝
上次晶晶(苏州的一个好朋友)告诉我,她找到一个好的东西,准备作为传家宝,传承给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个消息挺让我震撼的,不得不佩服,晶晶的情商和智商确实是一流的。让我想起了《无问西东》中沈光耀向沈母下跪,并一字一句的背诵家训的一幕。沈母柔声说“跪下、背家训”,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有这样温婉的母亲与家庭才能培养出沈光耀这样优秀的孩子。其实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种传承,可以是一件东西,可以是一个习惯,更可以是一句话,但需要代表家庭的精神,是家庭文化的一种沉淀,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融入了家族人们的血液里,基因里,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