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和同学们约定好的,今天讲《生活中的比》,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都对这节课不陌生,这节课也多次被专家作为典型课例去讲。
北师大版教材是从淘气的照片像不像谈起的,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长的像的照片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还有猜想和验证的环节,比较隐蔽,那就是笑笑在旁边说的“像不像会不会与图片的长和宽有关?”这点一般的同学都会想到,因为照片本身就是长方形,小学阶段长方形无非就是长、宽、周长、面积。
猜想过以后就是完整结论,发现长除以宽(或者宽除以长)和图形A得到的商是一样的。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长除以宽相等的两个图形长的像。
通过认一认,让同学们知道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就是两个数的比,并且依依认识他们各部分名称。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不太好理解,需要把自己非常熟悉的除法变成一种新的运算,就像把一个人的观念改变了,仿佛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紧接着就是让同学们找生活中的例子,一部分学生们这方面还是可以的。例如: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1:28;我们班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比是12:47;我们班每日计算全对的和不全对的比是……这是一些常见的比的形式。很少有同学们能想到路程与时间的比是速度,总价与到家的比是数量,现价与原价的比是折扣……
正常的思路原本应该是上面所描述的,但是同学们的思维就像水中的小鱼,你永远想象不到下一秒他们的思考的方向,这也正是考验教学机智的时候,也正是体现老师是主导作用的时候。
冲突1:老师,我发现长的像的原因是因为B和D的周长都是图形A周长的2倍,所以只有2倍时才可能长的像。(这个是错的)
冲突2:老师,我发现他们长的像是因为他们的长和宽都扩大了相同的倍数,所以才长的像。(这个是对的)
同学们在纵向比较上大部分都是同意的,因为有经验,经验是从“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学到的,而这时老师如果非要让同学们得到商,让每个图形都计算出来商,岂不是显得很“残忍”,明明同学们说的这么好。有同学发现图形B和图形D长的像,是因为由图形A长和宽同时除以2和同时乘2得到的。这时我接着问了两个问题,这说明什么?你还能举出不用画图就确定长的像的例子吗?同学们当场说出来长24宽16和长18宽12。我为我能想到这样的问题感到骄傲,这两个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冲突2。
根据冲突2来解决冲突1就好办了。既然有人认为是周长2倍才能长的像,那请看长24宽16和长18宽12,这时同学们哑口无言了,看来第一个猜想不是对的。
数学课堂就是这样,你永远想象不到课堂上会有什么天马行空的问题,也想象不到他们会怎么思考。但是不能只讲自己思路准备好的课,还需要适当的处理一些小冲突,并且不能害怕同学们犯错。只有课堂上犯的错够多,课下犯的错才能减少。
另外一点最近感触很深的就是,适当的把问题推给学生回答,既然他们能想出来问题,他们未必想不出来答案。
今日反思
1.厘清头绪和分工,是谁的工作,谁负责。由粘票想到的。
2.适时启用新人,因为他们也需要成长。也许年轻老师中卧虎藏龙,等待着去发现,今天让二年级一个新新班主任老师整理了一个路队方案,当时现在还没有给我,就算到时候给我,没有用那对她思想上相信也会有帮助,想想自己这两年的成长都是在无数次思想紧张的情况下慢慢学了点东西。
3.上课还是有些啰嗦,自己为处于矛盾状态。给学生太多时间思考总是不能讲透练习,不给同学们太多的思考时间,又显得整个课堂老师把控的太多,也许两者应该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