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为了拥有愉快充实的日子,开始找各种好看的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是我找到的一颗“珍珠”。
年逾半百、体型肥硕的男主日耳曼拿着工头刚结的工钱,算了算不对,折返隔着大门与工头开始对骂,骂完拼命地踢了几脚大门后走向了酒馆。
看似粗俗野蛮的日耳曼有着温柔细腻的一面。他经常去广场看鸽子,还给每只鸽子都取了名字,让人不禁感叹热爱小动物的人都是善良的。
在这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公园长椅上,他和美丽优雅的老太太玛格丽特相遇了。玛格丽特称呼他年轻人,让他感到非常惊讶,但对于95岁的玛格丽特这称呼正常不过。他们围绕公园里的鸽子聊起来,相谈甚欢。
说到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日耳曼想起自己自幼被母亲嫌弃,并不认同,“并非所有人都是,有的人出生就是个错误。”玛格丽特听着日耳曼这么说,明白他一定有自己的痛苦,轻轻告诉他“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么一切的爱还在等待他去发现。”
是的,从小日耳曼就被母亲当空气,从未感受到被在乎。不小心打碎牛奶,被母亲在众人面前羞辱,让他无法忘记。在学校因为阅读困难症,读得慢,并且读错,永远都只有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讥讽。这一切,让日耳曼打小认为自己就是个废物。没有自信。
所以,年近半百依然做着零工、住在母亲房子旁的拖车里,有深爱的女友,但不敢要孩子,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孩子。这是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深深的伤害。
玛格丽特爱阅读,有很多书。第一次见面后,他们俩像约会一样,经常在午后,相聚于公园长椅,由玛格丽特给日耳曼读书。自认为有阅读困难症的日耳曼竟然一遍听,一边想象书中描写的场景。就这样他们一起读完了了加缪的《鼠疫》《局外人》《堕落》......为了鼓励他阅读,玛格丽特执意送给他书和字典。
玛格丽特夸赞日耳曼会阅读,日耳曼认为自己只是会听而已。玛格丽特说倾听也是一种阅读能力。日耳曼在玛格丽特的鼓励下,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日耳曼渐渐爱上了阅读,他没事不再和老友们沉溺于酒馆吹牛,朋友们说他变了,说话开始文驺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他和玛格丽特之间的秘密。
阅读让他渐渐理解了母亲。当他看到母亲歪头睁眼倒在沙发上时,他为母亲合上眼睛,哭着亲吻着已经没有呼吸的母亲,那个只有咒骂,不曾亲近他的母亲走了,他以后只能在母亲的墓前哀嚎。而母亲给他留的房屋以及装满他成长印迹的小铁盒,让他感受到了母亲对他深深的爱。
完成了与母亲和解的日耳曼,感激为他朗读,引领他感受阅读之美的玛格丽特,前往养老院却得知玛格丽特被侄子接走了。失魂落魄的他一个人在公园长椅上看着再次收到的词典,一个大胆的念头促使他开始行动。
他回到养老院,问了玛格丽特之子的地址,借了酒馆老板的卡车,去比利时边境去寻找玛格丽特。当电影结尾处音乐声响起,日耳曼和玛格丽特欢声笑语一起分享三明治,我们知道,他们会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当片尾曲响起,让人不禁为玛格丽特和日耳曼的重逢感动。那首长诗更是让人回味:
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
除了爱与温情,
没有其他的形容词。
她以花为名,活在文字中,
在缠绕的形容词中,
在莺飞草长的动词中,
有人以刚挣脱,
她却以柔胜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
关于爱的故事中,并不只有爱情,
有时候,
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
可我们依然相亲相爱。
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
我偶然在广场的长凳上寻到她,
她并不起眼,如同一只小白鸽,
带着她那纤巧的羽毛,
她活在文字中,
与我一样在平凡的字词中周旋,
她赠我一本书, 然后是两本,
一页页在我眼前闪现。
别枯萎,还有时间,等一下
还不是时候,我的小花,
在与我多分享一些,
分享一些你的人生,
等一下……
关于爱的故事中,并不只有爱情,
有时候,
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
可我们依然相亲相爱,
有时候我想,
应当把我的心空出一个地方,
去盛放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在书本里做过的旅行、
简洁而直接信任人的士气,
以及对爱的轻柔暖和的眷顾。
--书里,有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