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孩子的可塑性之前,先承认孩子的个性。要尊重、保护和允许孩子的特质存在,哪怕并不让家长满意,这是孩子人格世界的基础,这种宽容是人性的。
而努力塑造是加诸孩子身心的痛苦,哪怕家长是“正确的”,事实上,这种正确性,更多是家长的主观想象,以及社会灌输。更本质的讲,他们和孩子自然性,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不幸福的。以爱与责任之名的粗暴,却是错误方法。
约束和纪律并非不重要,但是不要严苛,不要操之过急,孩子的“错误”是常态,要给“漫长的时间”成长,这才是符合“规律”的,但这个成长过程,应允许和保障孩子绝大多数时间是快乐和幸福的过程,否则可能是孕育的只是怨恨、痛苦和遗憾,而不是家长认为的积极驯化。人的自由心灵和个性,对孩子价值至关重要!生命伸展部分应大大大于蜷缩部分!
去他的以爱之名伤害!
社会的愚蠢和功利,不可能培养出健全、幸福、有自觉力量的生命个体,扭曲的力量,最后还是会自己反弹回来。
多一些方法,更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尊重和欢乐。
爱本身就是目的,教育过程也在目的中,不要单独拆分。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应该特别明确包括孩子的生命个体差异,而孩子往往是失语的,他们是绝对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