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每个人都被迫地来到碎片化的时代。
看一个场景:
上班时间到。
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滴,微信弹出了消息,拿起手机看了一下。
收收邮件。还没等回复完,手机又有推送过来,于是再次拿起手机。
即使在工作中,也经常因为一些推送或者是聊天的声音让人中断工作,即使看一下手机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但是经常被打断的工作状态,就让工作低效且容易出错。
一天下来,发现,自己似乎什么也没干。
然后快到下班开始加班,看起来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微,反而将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这就是现代人的众生相。你我都在其中。
2
碎片化时代到来了,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回避。
很多人都在痛斥碎片化阅读的危害,可是我们看到大部分依然在进行了碎片化的阅读,等待的时候拿出手机,看看头条、看看公众号,或者看个新闻,刷个朋友圈。
不论你愿意与否,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今天互联网信息溢出,我们永远在线,思考变浅。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可能再去要求一个人远离网络,回归到工业时代的时间管理方法,因为时代在变,方法也必须跟着变,老办法已经无法解决新问题。
很多人做时间管理喜欢用番茄钟法,集中精力工作20分钟休息5分钟,有些人还会用闹铃提醒。
其实,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非常合适。人为地将时间碎片化。当人们集中注意力工作时,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人为地切片,反而不利于效率的提升。
我们做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单纯为了管理时间。
3
对待碎片化的时代,与其抱怨,不如采用碎片化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古典老师在直播中介绍了他个人的时间管理方法:把一件事情打碎,然后填满碎片化的时间段。
例如:
如果有1分钟,那么就动动胳膊动动腿,活动下身体,做个运动。
如果有3分钟,就可以回个邮件。
如果有5分钟就可以思考一件事情。
如果有10分钟就可以听一个专栏。
他的list就是这样,用碎片化的任务来填满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把一件大事拆成几件小事,放在自己的一天中。比如他计划专栏内容,之前花两个小时候来策划一篇文章,如今,变成早上花5分钟想一想,白天想一想,晚上找资料。结果一篇专栏的内容就出来了。
虽然看起来时间用的很分散,但是他这个目标在他的脑子里呆了一天,一旦有时间,他都会去思考,因此,时间虽然碎片化,但是仍然不影响他完成这件事。只是看起来完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4
古典老师的方法值得借鉴。
试着回忆一下,在碎片化时间里,你在做什么?
当我们没有目的的时候,碎片化时间就是我们需要打发的时间,聊聊天,看看新闻就过去了。
可是有些人同样面对的是碎片化的时间却可以用来干大事。
秋叶大叔说:
“当你的碎片化时间找不到合理的用途的时候,它的最大可能就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与其养成依赖大块时间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习惯,还不如提前训练职场真正需要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能力。当然我并不是说有些工作不需要大块的时间,而是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可以大大节约你的大块时间,或者提高你大块时间的利用效率。
有些变化,我们必须面对。就像刚开始用电脑打字的人单指点法似的打字看起来很慢,有些人觉得还是手写好。可是发展到后来,我们都可以看到,打字的速度可能比手写要快不少。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刚开始看起来会降低效率,可是随着熟悉程度的加深,效率也会提高。当一个潮流无法阻挡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快地去适应,并找到应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