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被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刷屏了,讲的是,苏州有位卖烤山芋的老人,在一个电影院门口卖烤山芋。在刚下完雪的冬天,天气真的异常的冷,他依旧坚持在电影院门口卖烤山芋,而对买烤山芋的顾客来说,他是很客气的。顾客买了六块钱的山芋,还价到五块,他欣然接受。还有一个顾客买四个山芋,他从炉子中拿出几个滚烫的山芋,装进袋子,还不由分说的还送了顾客一个。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这老人,要么就是傻,那么就是太精明了,不过这精明也太傻了吧。
整篇文章是用<暖男>来形容这位老人的。他今年有六十岁了,卖了二十年的烤山芋。这两年在自己的老家,也给自己安置好了一套房子,准备就这样在老家安度晚年。可,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老人家的一个亲戚,以投资的名义向他借了十万块钱,虽然老人并没有多少积蓄,但以老人仗义的性格,还是东拼西凑的,给他凑来了十万块钱。结果亲戚,投资失败,十万块钱也就人间蒸发了。老人一直坚持卖烤山芋,就是为了能够尽快还清这一笔钱。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借钱的亲戚来还呢?”
“这个朋友家里也是相当困难,钱是我借的,我来还。”
这个故事特别让我感动,尤其在我这副皮囊感冒发热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动,刷刷的流下两行热泪,便立马把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这可引起了我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的一番评论,他说,这便是中国式的好人。好人,是个众所周知的褒义词,而中国式的好人,在好人前面加了个这么形容词,便感觉有点不太对味了。后来,我这个朋友还分享了一篇<中国式好人>的文章给我。
这篇文章中,大概讲的是:中国式好人是爱面子的,对外人特别好,对家里人不好,非常善于隐忍,从来不敢大胆说“不,或者是痛苦”,永远给人的感觉都是老好人,责任感,道德感极强,可事实上,他们总是在背负着强大的道德责任感的同时,做一些非常缺乏基本道德的事情,而且基本不敢维权。文中还说到,中国式好人平时的情绪太过压抑,容易被压抑的情绪彻底否定掉自己,这种压抑的情绪会在身体里以癌症的方式出现。
一件事情,两个观点。大家关心的都是这个老人,他在深夜里面卖烤山芋,这件事情是否让他感觉到不开心。在我的眼中,这位老人是个好人,只要他卖烤山芋的这个行为,让他被社会需要,被自己认可。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都不重要。假如说,老人在他买烤山芋的时候,心里是郁闷的,是有愤怒的,那么我认为他大可不必在深夜自虐,完全可以回家养老,让那个本身欠债的人来担负这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