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老家选择了坐火车,在站台的时候看着一列列火车开过来,关于过去很多火车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历历在目。
小时候很喜欢看火车,更多的是一个小孩对未知和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希冀。小脑瓜里不断闪现这样的问题,火车驶向哪里、去向何方、终点在何处?我以后长大了可以坐火车吗?
我们村子离镇上大概有10公里多的路程,那时路还没有修通。去镇上赶集全部靠走路,全是黄泥路,但对小朋友来说能去赶集仍然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去镇上的必经之路就要跨越一条铁路。在还没有手机的那个时代,约定集合最好的地点就是铁路旁,只要说这个地必然知道是哪。这个地点对我们来说都不觉得等待太无聊,因为幸运的话可以看到火车,所以我们一般都会约定在铁路旁等你哦。
我们初中中学坐落在前门是公路,后门是铁路的山上。上中学时依然是走路,上学路上最兴奋的也是走铁路那一段从后门进学校。几个结伴而行的同伴会背着书包一起走,走在只能容下一只脚的铁轨上,双手张开看谁会走的更远不掉下来。这样的小游戏来缓解这10多公里路的枯燥。这种乐趣也只有在这一段铁路所能带给我们的。
上学出门前父母都会交待走铁路的时候要小心注意火车。读书的时候也学过通过听铁轨声音来断定火车是否会来。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趴在铁轨旁来听听声音,来验证所学知识是否有用。人对生的渴望是一种本能,打从我们在娘胎里面诞生的那刻起就具备了这种本能。所以只要是火车一来我们都会立刻反应迅速的闪躲,这种反应是超出我们自己的预期的。所谓无知者无畏,现在长大了才觉得这是件挺危险的事情。
第一次坐火车是在2005年的一个夏天,第一个目的地是河北的辛集,要在河北衡水转车。长这么大从没有去过我们市里,更没有去过火车站。我们市的火车站不大但是外出人口特别多,是京九线、京广线一个蛮大的中转站。所以哪怕不是在春运票也是很难买的。那时候还没有实名制一说,那是黄牛党横行的时代。一到火车站就会有人过来招呼你需要票吗?但我们还是想去火车站碰碰运气,结果只有站票。我和我同学(我们俩都是第一次坐火车)还是买了2张站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上了火车。
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我们来说,可能听的最多的是前辈们父母们对我们讲的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我们听的最多的可能也是危险的居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啊,不要吃陌生人东西啊等等。可是这么多年出门在外,给我感触的还是世界上大部分人还是真、善、美的。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要学会对人要有个基本的判断。
我们上了火车因为没有经验,上的哪节车厢就死守在那节车厢,哪怕这节车厢人特别多。第一次坐火车隔一会儿就去望望自己得行李箱还在不在,现在想起来还挺可爱的。因为没位置只能一直站着,但到凌晨实在困的不行了熬不住了还是不顾形象的蹲在地上打个盹。尴尬的是感觉刚睡着一会就有人喊请让一让,只能无奈的眼睛还闭着的站起来,本能的还是会本能的睁开眼看看行李箱还在不在。就这样一路疲惫、忐忑把第一次坐火车的兴奋给冲没没了。这颗悬而未决的心直到下火车见到我堂哥才放下来。下火车了还感觉人走路都是晃动的好像喝醉酒了一样。说来奇怪,这种感觉也只有第一次才有。
第二次坐火车是在2006年的春运,不过这次是和我这“老江湖”堂哥一起坐的,全程可以傻白甜,那时觉得有个“老江湖”哥哥幸福死了。哥哥相比我们来说那简直是英雄,在出门前两天就各种打电话问去哪还有票吗?我需要几张。人不用去火车站就能买到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后来才知道套路,能在火车站开餐馆的老板那关系一般都不是盖的,开餐馆是副业,卖票才是“正业”。不过那时我们也是心甘情愿被套路,走此套路最省事省力(特别是春运期间),对于一票难求的春运,只要能买到票多出点钱不算什么。随着实名制的实行,互联网的发展,这“正业”也逐渐消亡了。
我们几个从吉安上车,途径南昌再到达河北。那时侯大多的火车还是绿皮火车,窗子可以打开的,没有空调。由于我们吉安站是中转站一般停靠的时间特别短。车厢门口的人又特别多,所以我哥决定爬车窗上火车。他先推我上去,我上去之后在上面接应行李,再拉他上来。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这么身手敏捷。
由于春运期间也只能买到站票,我们当中其中有个姐姐有5个月的身孕。在吉安到南昌这一段由于有空位姐姐一直坐着。到南昌有人上车我们就和上车的人商量能不能挤着坐一下,显然得到的是无情并且不屑的回复。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对南昌人的印象一直都不好,对于这种没有同理心和爱心的人我始终是没有兴趣去欣赏的。
2006年的夏天从河北去广州,依然是没位置。在我们进站台的时候一位兵哥哥看我们俩女孩子拖着那么大的行李箱主动上前帮我们拿一直到火车厢,再帮我们把行李放上行李架。并且问我们是不是没位置,到时候可以换着坐。瞬间就觉得满足了所有女孩对兵哥哥的伟岸形象,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心里真心觉得要是能嫁个兵哥哥那该多好。
2007年的春运我独自一人去广州,事先也是先打电话订好票。可是由于我去晚了老板说票已经没了。在着急的情况下就在饭店就和人聊天你去哪?问到一男生说他也去广州,也没票,我就问他怎么办?男生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然后我们商量只要能混着进入候车大厅就好办。那怎么才能进候车厅了?我们灵机一动可以买一张去最近的票通过进进站口到候车厅。所以我们就买了一张凌晨4点到井冈山的票。特别心安理得,觉得自己聪明的俩人一起去排队进站。可是到进站口的时候检票员一看是凌晨4点的说时间还没到不能进去。瞬间就懵逼了,可是今天去广州的就只有两趟车了,一趟九点多一趟10点多。只能先退回来,然后在火车站瞎转悠,然后听到一对夫妇说也去广州。我们又灵机一动可以找这对夫妇帮忙。进站口是用一条蛮长的栅栏拦着的。我们和这对夫妇商量他们进去之后通过栅栏把票塞出来我们一个人排队一个人取票就这样顺利的混进候车厅,还是好心人多,非常感谢这对夫妇。
进候车厅之后我们先确定我们去广州的这趟车是几点?然后观察检票员的工作交接是多久一班,趁交接期间没人的时候我们趁机翻过栏杆。事先我们分好工行李箱怎么过去,谁先翻谁后翻,要速战速决。我们翻过栏杆进了站台被工作人员查票我们就实话实说由于票不好买明天又要上班实在没办法才混进来的,我们一上车就补票,请帮帮忙。工作人员还是请我们出去买了票再进来,我们说好。假把意思的调头走,走过两节车厢我们又卷土重来,工作人员说请出示火车票。我们改变策略卖萌的说这个车站票一点都不好买,帮帮忙一上车就补票。工作人员看着车子马上就要开动了拿我们也是没办法,没能阻止我们上车。上了火车才松了口气,一上车就叫乘务员补票,看着补票这心才安定下来。想想这一趟真不容易,我们拿着票相视一笑。只要目标一致两个从不认识的两人也可以合作的很默契。
坐的最长时间的一次火车,是2012年的夏天从广州到成都的那一趟。原全程时间是39个小时,结果又晚点了3个多小时,总共坐了43个小时。因为全程都是硬座所以到后面腿脚全是浮肿的,鞋都穿不进了。
我是一般情况下不吃方便面的,但在火车上例外。因为路程远时间长我和海海买了几桶方便面、火腿肠、鸡蛋。饿了就泡一桶方便面加火腿肠、鸡蛋,那时也觉得方便面是我的最爱,人间美味。说起好吃的,我记得有次路过上饶站通过车窗买了个鸡腿,鸡腿色泽金黄、饱满,咬一口咸淡适宜,鸡腿肉抽如丝,淡淡的香气未盖过鸡肉原本的味道。鸡肉酥软,骨肉分离。可惜往后就没有路过那,一直就没吃过了,怀念这种味道。
我记得最兴奋的一次坐火车是2015年的5月份我们7个人从成都坐动车到重庆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晚上10点半从成都出发12点半到重庆。我们全程都是期待和兴奋,全车厢都是欢声笑语。12点半下动车直奔重庆名不虚传的火锅,那真是又麻又辣。
缘份是偶然、是奇遇,是玄妙。每每无从解释之时就用缘份自圆其说。2014年的春运我从成都回江西。途径重庆,我旁边的大姐从重庆涪陵下车,那时已是快到凌晨了。我在猜想这站会不会有人上来答案百分百肯定的。从车厢头走过来的是一个约莫4岁的小男孩,剪了一平锅头,穿着男色简约羽绒服,寄着一条灰色小围巾。这么帅的小帅哥,我从没见过这么帅的小男孩。整个车厢的乘客主动和他打招呼,他虽然一脸倦容还是冲我们笑笑。到我旁边了他妈妈突然牵着他停下来了,看了一眼车票看了一眼座位号确定了之后才坐下来。我看了一眼小男孩妈妈手中没有提任何行李,我心里还在嘀咕春运没有行李?往后一看小男孩的爸爸正背着一大包行李正向他们走来。小男孩爸爸身材健硕,天庭饱满、圆脸、估摸着37、38岁。虽然是冬天背着这一大包行李,额头还是有不少汗珠。
坐下来之后,我和那位姐姐闲聊,问小朋友几岁了。还是平常火车上的稀松平常的问法,你们去哪?哪个站下车?一问才知道,姐姐说我们去江西,我说我也回江西。我问她江西哪个站下车,她说萍乡,我说我也萍乡。再问从萍乡下车再去哪?她说去永新,这么巧我也去永新。然后她特别惊讶的和她老公说这位姑娘是你们永新的诶,老乡。我也特别高兴的问大哥你们永新哪的?一问才知道竟然是同一个镇的,两个村离的还不远。缘份啊,这一路有伴了,可以从下火车再转车一路回家了。
聊天才知道姐姐是重庆的,大哥是退役军人,转业之后在上海工作。他们是在上海认识的,并且在上海生下的小帅哥。在上海呆一年之后又去了深圳然后因为小孩上学的关系回了姐姐的老家重庆。所以小男孩的普通话是相当标准的,我问小男孩你是哪里人啊?他不假思索的说我是江西永新人。我很好奇的问你在江西长大的吗?他说没有我一年才回来一次,但是那儿是爸爸的家乡也就是我的家。爸爸妈妈在旁边解释到我们一直教育他不管以后生活在哪让他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姐姐说小孩教育很重要他和大哥从生下来的那刻起,就说过可能给不了他很好的物质条件,但起码要让他觉得有爸爸妈妈爱他。所以他们俩达成共识,小孩一般情况下不批评不指责只引导。他们也以身作则,遇事不指责对方。小男孩一路不哭不闹,想玩的时候他爸妈就陪他胡闹。姐姐说小男孩这两天有点不舒服,他姥姥就不让他回奶奶家,怕他再水土不服。他就和他姥姥说我一直陪着你们可是爷爷奶奶一年也就这么几天,所以必须要回去陪爷爷奶奶过年。其实小孩不怕吃苦,只是大人觉得小孩吃不了苦,只要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的苦都不算苦。
火车开到凌晨两三点,小男孩熬不住了,躺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小孩妈妈挽着爸爸的手臂靠在爸爸的臂弯里,一家三口相互依偎着睡着了。这是2014年的冬天最温暖,最幸福的画面。
虽然我们现在的出行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自驾,飞机、汽车等,但是对于坐火车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了是和三五好友一起坐火车去拉萨。另一个了是和心爱的人坐一次火车,依偎在他臂弯里安然的睡着。
出行方式的改变也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我们只管适应和享受。
火车是一个终点到另一个终点的连接,承载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