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长思,慈禧是一个曾经非常努力,但是却被时代格局困住的大女人,晚清,各色人物的救亡图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度丰富的决策研究宝库,一种智慧无关黑白,只为生存的智慧跃然纸上。每个英雄、将相、市井小生,基于求存的本能和自我主义,做出了每一个艰难的选择,在一段屈辱落后的时代,承受着彼此的辛酸。
随着英法的炮舰轰开了百年紧缩的大门,当一把大火将辉煌绝伦的圆明园夷为一片废墟。大清朝的苦命天子终于在一片内忧外患之中,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留给和摆在这个古老民族面前的是一个个危亡的警钟。
而最高权力层却在明争暗斗,一场酝酿多时的政潮即将上演。慈禧,一个在此被极度低估的女人,她将用自己的最敏锐的政治眼光与决绝的手腕,收拾横亘在自己面前最后的障碍。而这个机会正是从自己丈夫以为的天衣无缝的政治设计的一个Bug得来的。外庭顾命八大臣加两宫皇太后的政治平衡的互为牵制。只可惜,咸丰皇帝忽视了举足轻重的砝码,皇族中最清醒的明白人-“鬼子六”恭王奕䜣。
伴随着慈禧将最关键的砝码纳入自己的阵营,留给老成深算的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的命运,只是身败名裂。这个舞台,将由这个女人以及许许多多的谋略滔天的男人们来主导。
台上做事,台下说事,说事的永远不知道,每一个做事的人需要考虑的格局,永远都是瞬息万变,各种实际条件永远都会让人感觉差强人意,理想主义是谈起来容易,可是面对最真实的博弈,我们也只能找到一群不完美的人来做完不完美的事。那么真正其实可以选择的也就只剩下,去使用合乎政策执行者(有着各种私心的芸芸众生)的利益去激励和驱动,在许多看起来美好的选择之下,折中出一条绝对不坏的中间路线。而能够走到格局最高端的人,拥有一双最能穿透的眼,看到了最真实的人,最真实的关系。在游戏未开始,已经推演出了事态可能的演化过程。一个你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结局,一定有你太多的无知与不了解。
一定要评判这些舞台上的芸芸才俊,首先就要置身晚清最真实的历史大背景。四万万华夏同胞,在科举提供阶层变动的可能性,一切围绕科场,构筑的各种君臣,师生关系,已经成为了最为强大的社会骨梁。竞争上升通道的残酷,科场功名,考核非时代所需,始终让主事者头疼,虽然已经明晰了我们当时的低维,列强的高维,社会众生还活在一种儒家理想的梦境中,或者明知是梦,却不能也不敢醒来。
这不是一个人的错,也不是中华先贤的不智慧,只是我们需要在那个时代重新启程构建新一代的文明。读历史,读到最后,“善恶忠奸,是非黑白”终将从我们眼前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鲜活可爱图存的人。让我们看看这些英雄的男人们:
曾国藩 - “挺”字功,钝而益坚,危难时刻的坚挺,日拱一卒的精神。
李鸿章 - 利中求更大之利,锐意进取,积极入世,忍辱负重。
李莲英 - 谦中,广结人缘,察言观色,总能结交到关键人物。
袁世凯 - “识时务”,精明并且可以掌握主动权,眼光独到。
接着就是一群“清流”,书生意气太重,让做事的人,只可以明里服众,又却要暗里按正确的套路把事情做完。
社会是一个约束体系的总和,虽贵为天子、皇太后,亦只能沿着固定的套路出牌。一个个政令,一份份诏书,懿旨,都是要受舆情、政治目的、国家、个人利益的综合博弈。因势利导,杀伐决断,本无对错、优劣,只是基于综合形势的判断做出一个相对不错的方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基于底层不可控的状态与本质,很难寄托大的希望,只是不可低估其巨大的盲目的破坏力量。
政治搏杀的残酷性,注定了在下注蓝筹股的时候,就要注资绩优股,而且还不可冒犯次优股。中庸,多头下注,见微知著,心明而不言。得意时,要为失意时准备,小心谨慎,谦卑勤勉,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也唯有如此才得以自保。
处在夹缝中的李莲英,恩宠30年未衰,个中既有市井小人物的察言观色之本领,更兼广结善缘的智慧。该拿的才去拿,不该拿的,虽万顷黄金亦不为之谋。虽无天下苍生为念的胸怀,但却已深得为人,为臣之道,听音辨态,相机进言,讲话分寸火候拿捏,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把握形势的走向,需要高超的社交技能,眼光尖锐且正确。每一个人说话的语气,神态,手势以及当时的情景,仔细揣摩其中的玄妙,用心体会和还原对方最真实的意图,尽力明晰对方的心理心流。要善于讲故事,讲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故事。
真诚不在于言语,而在于心,交流,让所有的资源流动起来。动用自己的所有心智和经验打开对方最隐蔽的开关。
看完本套10本书,一个感觉,以前认为的古人之可笑或无意义的争执和文字游戏,其实是为了堵住漏洞或为以后的游戏增加更多弹性回旋的空间。所有博弈的实质可能都是争取自己一方的行为空间。
感谢高阳先生
于金庸先生仙去之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