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总觉得时间在加速流逝,好像才刚刚开始的开刀营,就已经快结束了。记得关注船长的公众号是老板娘推荐了他那篇关于转化率的文章,关注后发现更新虽然慢,但是每一篇都给刚刚入门运营的我很多收获,后来错过了开刀营第一期,第二期,还好手快预定了第三期的名额。
一、开刀营的特别之处
开刀营和我之前报名的一些运营的课程都不太一样,没有太多理论和知识的讲解,上来就是作业,从学会问为什么开始、到独立分析一个案例、再到小组合作解决一个问题。每一次作业后会有点评,也会公布优秀作业,让我们从优秀作业中学习,这种方式看起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认真想来却是非常有效:
1.我们都习惯了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学任何一门学科一定是先看经典教材,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准备得差不多了再小心翼翼去实践。但是可笑之处在于,实践往往和我们学到的理论差距巨大,于是我们会再告诉自己: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应该再多看点书,理论知识再学得扎实一点,说不定就好了。
真的会好吗?其实不会,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尤其是在工作之后,那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从实践入手,不管是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还是动手写一个文案、策划一个活动。
2.那是不是说系统的方法论就没用呢?当然不是,学习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最终的目标都是构建关于这个领域的知识结构,从这个结构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实践。过去我们的知识结构从哪里来呢,一般都是从老师来,从书本来,很少来自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这种知识结构可能看起来很完善,很牢固,但关键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怎么用,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是: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把知识结构不断提炼、优化,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法论,甚至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知识结构和方法。
二、在开刀营的收获
个人觉得,开刀营就是这样一种尝试,而且是很成功的尝试:
1.基本思维方式的训练
从身边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掘被忽略的东西、多问为什么、发掘优点进行学习,这些东西人人都知道很重要,但是光是说有什么用呢?所以开刀营头几次作业,直接让我们通过“做”来培养,再加上船长的点评,帮助我们把实践中的收获提炼成之后可以持续使用的方法:
(1)不断的去针对一个事情问为什么,找到背后的原因——某一篇文章爆红了,为什么红?是因为抓住了热点,那这么多人跟了这个热点,为什么这篇文章偏偏红了?因为作者切入点不同,为什么不同?不断的问下去,不要满足于问一个为什么就够了,船长说现象是不能复用的,而现象背后的规律却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我们要找到的就是现象背后的这个规律。
(2)拆解——看了一个广告,惊艳了,印象非常深刻,难道就这样完了么?不行,既然觉得好,就要拆解一下好在哪里:文案、配图、设计、色彩,甚至要更深层次的拆解:目标受众是谁、能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同类型的广告有哪些、和同类型的广告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3)低起点——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很有效。
(4)排除法——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做?排除掉很多原因,剩下的那一个,也许就是真正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基本思维方式的分享,贯穿在整个的作业、答疑过程中,这里就不多讲了。
2.运营方法
运营本质上就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不管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还是活动运营,因此运营的基本能力就是要发现用户真正的需求,并用产品和服务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究竟想要什么,这一点是需要运营不断去琢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习惯把自己放在一个分析者的位置,去分析为什么用户喜欢一款产品,为什么用户愿意传播某篇文章,为什么用户愿意参与某个活动。记得看三节课黄有璨老师的某篇微信文章,大意就是当他把自己变成典型用户之后,他策划的活动、写的文案效果自然也就好了起来。
最近在追《余罪》,小说里最重要的一个破案手法,就是主人公把自己代入到犯罪人的立场,从犯罪人的心态去思考和推断,最终找到线索破案。突然觉得运营也是这样,如果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典型用户足够了解,甚至把自己都变成典型用户,那就很容易能够抓住用户的痛点了。
至于具体的运营方法,比如写一篇好的软文、策划一个质量过关的活动、写出打动用户的文案等等,其实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收获。
3.运营知识
知识这一块,个人感觉更多是从优秀作业中学到的,每次看到高分作业,都会感慨:为什么我没有能想到这个点?为什么我的考虑不如他/她周到?看到自己和高手之间的差距,才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说几个自己印象很深刻的例子吧:
*在分析爆款文章的作业中,有小伙伴不仅仅从内容本身出发,还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数据;
*在分析户外广告的作业中,有小伙伴从设计的几个原理出发进行分析,还推荐了《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让我知道从哪里去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知识;
*在APP推送分析作业中,有小伙伴把APP分类、推送的类型、时间、目标、特点都做了详细的分类,让以前对这个完全没了解的我又学到了新知识。
这种知识的来源,比起自己看书、阅读公号文章来得更直接,印象更深刻。
三、目前自己的改变和未来的学习规划
1.自己目前的改变
*思维方法——看到好的内容,会习惯性的进行分析,不会像过去一样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然后惊喜的发现如果想分析的话,处处都是素材。
*发现自己的不足——转行到运营这一年多来,基本上是以内容为主,对活动运营、用户运营较少涉及,但自己的工作目前又需要这一块,这次开刀营我也发现自己在做内容分析上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一到活动分析、整体分析(尤其是最后一次小组作业)就有点力不从心,还缺乏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架构。
*应用低起点法——以前总觉得要准备好才写文章、文案,也不太关注高手是怎么写的,现在看到一个题目会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写,如果有时间的话就会直接动手开始写。
2.未来的学习规划
*继续保持思维方式的训练——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养成向优秀的案例学习的习惯;把自己变成一个分析者而不是消费者。
*把开刀营的学习方式保持下去——每周分析1个案例,不管是一条推送、还是一篇文章、或是一个活动,坚持分析和积累。
*在实践中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除了要观察、分析之外,也要总结和反思,再加上阅读和学习,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尝试着形成一个思维的框架,再用这个框架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形成PDCA的循环。
30多天的开刀营学习,用一句很老套的话来说——忙碌且充实,虽然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没想到的情况,比如才开始几天我们小组就被打散(但我们原来小组的几个小伙伴仍然会继续交流)、比如遇到生活中的其他意外,但是还是坚持到最后(嗯,一定是想要拿回自己的200元押金,不能被黑心船长吃掉)。感谢船长精心设计的作业、感谢助教小伙伴每次整理大家的得分(话说真的有考试公布分数的紧张感啊,看到高分作业总是羡慕嫉妒恨)、感谢I组组长、小伙伴的支持和分享、感谢不幸被解散的M组(我们其实很棒的啊)、感谢这次开刀营里这么优秀的小伙伴(为什么被我写成感谢信的即视感),遇见大家,真是很棒的安排!
PS:作业链接
【Day1】M4 小小投关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20个现象
//www.greatytc.com/p/6f0fa7bbb3f3
【Day2】M4 小小投-30处优点
//www.greatytc.com/p/b139d871180b
【Day3】M4小小投为什么咪蒙这篇文章能够火
//www.greatytc.com/p/7c131db69c74
【Day4】M4小小投-顾爷文章分析
//www.greatytc.com/p/7c0b6d0f3462
【Day5】I3小小投—我们会被什么什么事物吸引?
//www.greatytc.com/p/450a6c54f846
【Day6】I3小小投-为什么我们愿意为情怀买单?
//www.greatytc.com/p/a76b8da65a08
【Day7】I3小小投—寻找和搜集值得分析的案例
//www.greatytc.com/p/3963d764ee4b
【Day8】&【Day9】I3小小投—优秀作业学习
//www.greatytc.com/p/980cec38d329
【Day10】&【Day11】&【Day12】I组集体作业—如何创造出让用户喜欢的节目?
//www.greatytc.com/p/9fedc376204f
【Day13】I3小小投作业——一个好的Banner长什么样?
//www.greatytc.com/p/c61ddf5a8b1a
【DAY 14 & DAY 15 & DAY 16】 I组 剽悍一只猫公众号分析报告
//www.greatytc.com/p/45ff45a508e9
【Day17】I3小小投—可爱的小动物卡片
//www.greatytc.com/p/311cb6b2e197
【Day18】I3小小投—手机推送文案分析
//www.greatytc.com/p/ca047b767511
【Day19】I3小小投—户外广告分析
//www.greatytc.com/p/7bbc9fd1edc0
【Day20&21】I3小小投——优秀作业学习
//www.greatytc.com/p/20eaa2bed522
【Day22&23】I3小小投—简书内容运营机制分析
//www.greatytc.com/p/37a829fe8878
【Day23&24】I3小小投—运营控开刀营作业设计分析
//www.greatytc.com/p/11aa270b5076
【Day25&26】I3小小投—都是小米手机,看高手如何写软文
//www.greatytc.com/p/d836746eb065
【DAY28-31 】I组 从斗鱼看游戏直播
//www.greatytc.com/p/f61987b383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