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8 神采飞扬
昕昕大概在刚懂事的时候,曾问我: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有点玩笑的意味:暴雨天去大路上捡的。如此的对话反复过几次。印象中有一次她不听话,我还吓过她:不听话,我再捡一个妹妹回来。她居然告诉我:再捡一个就是好小好小的。听得我哭笑不得,只得硬着头皮应她:没事,你也是从这样小小的养大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想大多的父母都认为真实的答案对懵懂的孩子开不了口。或躲避回答,或撒谎应对,或直接说你以后长大就知道了…………总之答案会层出不穷。而这些不沾边的答案给小孩留下更好奇的好奇心。我当时的想法也是,对小孩解释那么清楚干嘛,童年就该有童年的答案。却没想到这出自小孩认真的问题,家长玩笑式的回答却在她的心里已经千回百转。
刚上幼儿园时,昕昕的适应力较差,情绪反复阴晴不定。同一个用不用上学的问题就能让她哭闹了不知多少回,每次的耐心解释仍然会让她哭闹、不满。反复的频率终让我疲于应对,带着情绪去唬她:不讲道理的孩子不是妈妈的好孩子。她听了哭得更委屈:我都是妈妈捡来的孩子……。
待她平静过后,我抱着她,认真地对她说:昕昕,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撒谎,其实你是妈妈生的孩子,不是下雨天大路上捡的。妈妈没说真话,对不起。
她听了居然有点怀疑的样子,看着我:真的?我用力点点头,为了增加说服力,把她哥哥搬出来:不信你问哥哥,在医院生的时候哥哥还来看过你(昕昕出生时,老大确实来医院看过)。她好像有点信了,转头问已经上一年级的哥哥,老大看着我求助的眼神,也认真地对她说:真是这样的。她似乎对这真诚的说法相信了。
原来我玩笑式的答案,她不但往真里听,还记得那么牢。我想这次坦白认错了,以后该不会还有因这“我是暴雨天大路上捡的”问题委屈吧!
就这样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早被我抛在脑后的相关问题居然又再一次被她提起。那个下雨天,我给她洗澡时,无意中说了一句:又下大雨了。昕昕听了居然给了我一个神回应:那妈妈还要去捡一个妹妹回来吗?我哑然失笑,但还是装着思考的样子说:还是不要捡好了,再捡一个又那么小,要天天抱,给她买奶粉,又会很爱哭。再说昕昕现在那么乖了,妈妈才不要再抱一个回来呢!她听了有点雀跃地附和说:就是,我都那么乖了,还是不要捡好了。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昕昕还会不会再有新的相关问号,心里还会不会在“她是不是暴雨天大路上捡的”这个问题上纠结。于我,以后不会再用非答案的答案去“忽悠”她的问题。小孩的思维方式你是意想不到的,请用平等的思想去正视小孩的问题。说不定某天你回答的某个问题,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
当了父母的人都知道,从会表达的年龄开始,小孩的问题都是多而千奇百怪,一个问题你回答后,会牵扯出数个你会不知怎样回答,但又觉得这个问法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此时我认为,作为父母不知道的说不知道,或告知孩子你的答案不一定准确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给出答案那他不再会有这方面的疑问。
前段时间,不足四周岁的昕昕问我:妈妈,你和爸爸会“离婚”吗?我心里奇怪了,她咋问这种问题,一问,说是哥哥叫她问的。叫来儿子,我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离婚吗?他们都摇摇头,我解释道:离婚就是爸爸妈妈分开了,而你们俩也要分开,只能跟爸爸或妈妈,我们都不能在一起生活了,这就叫离婚。看他们的表情,瞬间了然,哥哥有点急地说:那爸爸妈妈不能离婚。
引导的方式有很多种,千万不要用成年人那“想当然”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问题。用平视的角度,平等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给出他能理解的答案。不要因不好意思回答或不知道就糊弄他,记住,似是而非的答案会招来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小心引导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