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法院工作是2002年9月15日。那时候的吴江法院在流虹路上,对面是商场,旁边是菜场,法院门口是吴江城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天一上班,单位门口接待室里的人挤满了潽出来溢到大门口。每天上班,得从这些人中间挤出一条路来上办公楼。
老刘是我们单位最早上班的人,无论你什么时候来上班,都能看到他已经在接待室里坐着了,身边总是围着一堆人在叽叽喳喳,哭哭笑笑。他那时候已经退休两年了,每天起早摸黑来发挥余热?后来我才听说,老刘退休以后帮人代写诉状,兼法律咨询。
我那时候在法院当文秘,每天写不完的公文,忙不完的公务,每个月的收入却不过千把块钱。于是老刘就成了我的偶像,每天出来进去的,走过路过总是忍不住要对他看上几眼,几次三番辗转反侧:我要么也去他对面摆个摊头?我也不贪心,每天只抢他一个生意就够了。
那时候的一楼大厅很热闹,有看门收发的老陈,来访登记的老唐,还有就是守株待兔的老刘。时间一长,我和他们混得都很熟。尤其是当我把办公室里的废报纸送给老陈卖钱,帮老唐登广告找到走失的妻子之后,他们对我,比对我们主任更亲热。有时候下午出去采访回来,老刘的生意也告一段落,我们几个人就会在接待室里聊会儿天。2008年法院搬迁到了新大楼,这三人从此没有再见。再后来,我于2010年离开了法院。
昨天,法院的老同事拿了一本书来给我,说是老刘写的。哪个老刘?就是那个代写诉状的老刘啊!怀着诧异的心情,我连夜看完了这本书。也正因为这本书,我得以详细了解了老刘的生平经历。老刘名叫刘荣发,浙江常山人,家中兄弟姐妹十人,他排行老幺。1959年,虽然已经19岁,却还在读初中的老刘自己报名应征入伍。1965年退伍支商分配到七都粮管所工作,后在七都娶妻成家生下两个儿子。1970年进入法院工作,一直到2000年10月退休,老刘在法院整整工作了30年,荣获最高院颁发的《人民法院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和奖章。
老刘是个有心人,他有记日记的习惯,每个人生重大转折,无论时间地点,人物细节都记叙得详尽清楚。退休以后,老刘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抚今追昔,老刘最大的感慨就是“感恩”。他感恩党,感恩领导,感恩家人,感恩同事……当年七都农妇的一碗熏豆茶,去上海治病岳母东家夫妇的照顾,工作中同事们的关照,当然,写到故乡,写到早逝的父母,以及贫苦的手足,笔下有着不尽的酸楚。
薄薄120页的一本书我连夜看完,一位老法官的生平如电影一样浮现在了我的眼前。老刘的文章绝不华丽,更谈不上技巧,但难得的是一个“真”,这是本真的真。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一本书,有起承转合,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书都是耐读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档案局的领导独具慧眼,当老刘拿着自己写的这本小册子去寻求帮助的时候,档案局的领导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主动提出免费帮其编辑成书,虽然是内部资料,但也算是圆了老刘一个出书梦。作为回报,老刘把自己多年写下的30本日记全部捐赠给了吴江档案馆。
这一点,我特别赞赏老刘,这实在是这30本日记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