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菡
城市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边缘化着与其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的人事物,在我们生存的周围总有那么一些人,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着卑微式的生存,终日带着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局促与不安,凭着心底微弱的渴望惶惶度日。
又或许,这些人,便是我们自己,同样地被边缘化,同样地卑微生存。
——题记
⊙ω⊙
十七岁,花朵一样的亮丽年华;单车,肆意飞扬的青春载体,这样的组合,总不免让人产生这是一部青春回忆片的感觉,或关爱情,或关友情,必定满溢着暖暖的温情和淡淡的忧伤,带着怅然与追思,却不失感怀与留恋……
然而,影片的开头,灰暗的色调,交错的脸庞,乡土的气息,尊卑立现的对话,都第一时间地昭示了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误解。观看之始,自屏幕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局促,带着乡下人对于大城市的不安与惊恐,而这恰恰是初来北京的主人公“贵”的内心写照,在镜头的展示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故事由主人公“贵”加入快递公司获得一辆山地自行车而展开,并借由单车这一道具将整个故事中的人物联结起来,穿插以两个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使得整个故事丰富而饱满。影片的前半段主要是主人公“贵”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送快递的身影,期间他遭遇初入酒店送快递却不懂得如何进门的无助,取快件却糊里糊涂泡了个澡被收银员催款的尴尬,但即使如此,他依旧充满热情,每日里画着正字,算着那辆单车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一举一动里都可以看出他对于那辆车的珍视,而后,单车被偷,他就像丢失了魂,失去了生活的主心骨。是的,主心骨,除了这辆单车,他并没有什么得以在这个城市生存的凭借,这辆单车是他在这个城市所获得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物品,正是依靠着那辆单车他才以在这个城市卑微地生存着,仅仅是生存着,执拗而卑微。
⊙ω⊙
主人公“贵”踏上了他的寻车之路,由此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坚”出现,两个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人生价值观的人得以在十七岁那年由一辆单车产生激烈碰撞,并在这场关于单车归属权的拉锯战中相识相知,由一开始的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到后面的无奈妥协、轮流骑车,虽然影片中没有展现二人怎样的愉快互动,却最终在互道姓名中冰释前嫌。不同于主人公“贵”的外来务工者的身份,主人公“坚”是城里的孩子,但由于家庭的贫穷,他依然是个城市边缘人,没有自己的自行车就游离于同学、女神的世界之外,无论是否如此,至少他是这样觉得的,所以在父亲三番两次地食言之后,他偷了家里的钱,去二手自行车市场买了一辆二手单车。而他买的那辆单车,就是主人公“贵”丢失的那辆,由此,他们两个不同开始有了牵扯,有了故事。
主人公“贵”的同乡哥哥在这个城市漂泊了多年,在路边开了一个小卖部,尽管混迹多年,对于这个城市,他依旧处于边缘地带。第一次看到主人公“贵”由快递公司所配备的山地自行车时,他便充满了赞叹,吃饭的时候,他还带着主人公“贵”从砖的缝隙中看对面屋子里的红衣女人,从那轻车熟路的神态中可见是看了无数次的,可是当红衣女人真正来到小卖部打酱油的时候,他又从不敢正视,因为在他看来,红衣女人是城里女人,是自己万万不敢高攀的,是他所内心渴望的,却又是他所遥不可及的。
⊙ω⊙
然而令主人公“贵”和他的同乡哥哥所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所仰视的红衣女人并不是所谓的城里女人,她不过是那户人家的保姆,趁着女主人不在的时候偷穿女主人的衣服鞋子,甚至将女主人的衣服拿出去卖,最后落得个被逼撵走的下场。说到底,她也是个可怜人罢,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之处,却又不甘于这样的处境,明天换着女主人的衣服,沉浸于自己也是个城里女人的幻想中,不愿醒来……她渴望着这个城市,却从未融于这个城市。
影片的最后,被同一辆单车所牵扯的两个主人公被一伙人殴打,而那辆单车也在打斗中无奈报废,当一切结束,他俩谁也没有得到那辆单车,场面残酷而血腥,结局无奈而绝望。最后一幕里,主人公“贵”扛着他那报废的单车行走在城市的川息人流之间,孤单而决绝,而后逐渐淡化,走向属于他的未来,带着和“坚”的苦涩青春记忆,带着他一如既往的“轴”劲。
⊙ω⊙
我不知道“贵”的未来会是怎样,是一如既往地被边缘化,还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逐渐走向中心,但我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这些被城市边缘化的人,而当有一天这个城市真正接纳这些因边缘而被迫卑微生存的人时,这个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一个具有幸福感的城市!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因异乡而边缘,不因贫穷而卑微!愿我们的城市成为有幸福感的城市,愿我们的国家成为有幸福感的国家!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因异乡而边缘,不因贫穷而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