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考研结束有11天了。这11天一直处于一共“睡生梦死”逃避的状态。考试之前有无数中假设:考完要如何如何,真的结束了,反而什么都不想做了。
考研焦灼期和自己说:考不上就来个间隔年吧,两年为期。现在还没有养家的压力,就去应聘一份教师的工作,挣了钱投资自己——培养兴趣爱好,寒暑假去旅旅游。这两年看看自己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两年后再决定到底是工作还是继续考研。
考研结束后,发现自己惰性如此之强。之前考完研后所有的安排只是空话只是幻想。如何放心把未来交给这样一个“得过且过”的自己手中呢?和好友谈及自己想象的“间隔年”,她笑着说“太天真”。
是的“太天真”了,今日不做的事,你又怎么指望明日自己就会发奋去做了。而明日复明日,在一个又一个的明日中蹉跎了自己的热情与梦想。
❤
这一学期,看着许多同学找工作、计划带男/女朋友回家。一瞬间,意识到了成长,感觉到我们人生的下一幕就在这种不经意间缓缓拉开了。
开始考虑去哪所城市定居更有益孩子与父母,查养老险、健康险的种类与缴费金额,计算着自己工作多久能为父母买起一份健康险。
说起来或许有点可笑,我不是一个爱学习上进的学生,大概所有的动力都来自于这种要让未来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及父母能够舒适的度过晚年。
知乎上有个问题“中国人到底有多穷”,看完后陷入一种“穷”的焦虑中,怕父母将来有病,我却因为金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病痛折磨而束手无策。单单是想到那个画面就令人心碎。
同学说:“你想太多,哪有那么多万一啊,人家普通教师不过了?生活一步一步过呗。”诚然,我赞同同学的这种积极心态,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这个“万一”的发生是我所不能承受的。不会杞人忧天的担忧这个“万一”的发生,但要为它即使发生也能够承受而做准备。
想要能够承受“万一”,奋斗是唯一令人踏实的行动。
❤
有许多人认为女孩子,不用那么太拼命,享受就好。可是你“享受”了,必定是有人为你承担了生活的不易。谁?日渐衰老的父母?未来的伴侣?难道要啃老一辈子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吗?
抛开梦想,责任,追求等一系列说法后,用马斯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的努力奋斗行为,可以把它归结为一种“安全感”。而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源于我们自己。
所以,请不要再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这种话了,请不要再拿这种理论麻痹自己了。
女孩子是要更努力生活的。努力的女孩子,才能为日渐衰老的父母撑起一片天空;努力的女孩子,才能在平庸的生活中闪闪发光;努力的女孩子,才能拥有底气去追求幸福美满的人生。(图为朋友观点,对此十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