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岛上的日子这一章,卢梭描述了在岛上宁静,和谐,惬意的生活。如果说前面几章他一直在抱怨,那么这一章字字都充满了快乐,处在我现在这个正需要奋斗的年龄,说实话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卢梭在岛上那种抛开尘世所有痛苦,闲适惬意的生活。但我很向往这样的生活,我想未来等我愿意停下来的时候,再去看卢梭的这段文字一定能产生共鸣。
“然而过去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在我主动行善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义务的锁链,让我不堪重负——快乐消失了,在继续付出的过程中,我再也找不到当初令我着迷的那种付出关怀的满足感了,只剩下无法忍受的烦恼。在我短暂的繁荣时期,很多人曾向我寻求帮助,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从未拒绝过他们的任何要求。可是,从最初发自内心的善举之中产生了前赴后继的义务锁链,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有办法摆脱它的桎梏。我最初给予别人的帮助在受惠者的眼中只不过是一点甜头罢了,此后理所应当还有更大的好处;而当某些不幸的人接受了我的善意,之后又要向我提出更多要求的时候,事情就变得骑虎难下了。”
我想这应该就是“道德绑架”的雏形吧。
“当我做出让步时,从中看不出任何善心,我的所作所为只是软弱和羞耻的体现。我可不会因为做了这样的好事而为自己鼓掌叫好,相反,只会因为自己做了违心的事而谴责自己。”
“道德绑架”在过去几年是一个比较受到关注的话题,而面对这种事情的应对方法卢梭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应该可以说卢梭很有先见之明。
“话说回来,我太爱自己,以至于无法去恨任何人或任何事——恨会局限我的存在,而我更希望将自己的生命扩展到无垠宇宙。”
“我是与出现在我眼前的现实存在的人打交道,但永远不会在记忆中与他们有交集。在我看不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对我来说就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样。”
这两段话或许可以作为待人的原则,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让自己不顺心的人、事、物。可我们应该学会自动忽略让自己不开心的事物,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如果能够主宰自己的欲望,不受任何人的欺骗,我还能再渴望什么呢?只有一件事——所有的心灵都喜悦满足。看到众人都幸福是唯一能够在我心中触发永恒情感的场景,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出一份力的热切愿望也是我始终不渝的激情所在。那样的话,我将始终公正、不偏不倚,始终善良而不软弱。我将保护自己免受盲目怀疑和深仇大恨的侵扰”
幸福由自己决定,由自己的记忆决定,美满,幸福,快乐的记忆或许只会未来自己更快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希望大家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