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杭州发生的保姆纵火案,上演了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对于事件发生的因由众说纷纭,有人说主人太善良,有人说保姆太歹毒,有人说是社会仇富心理激化,有人说是家政行业不够规范,各有各的道理。
但依我看,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双方的心理边界出现了混乱。
什么是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也被称作“个人边界”,维基百科这样定义“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
国人普遍对心理边界缺乏认知。
就比如这个事件中的女主人,对保姆简直太好,待她如亲人般关怀备至,买菜用车接送,节假日送礼物,有困难解囊相助,家中贵重物品被保姆偷窃,为了不伤和气,也不愿怀疑保姆,甚至还“大发善心”借10万块钱给保姆买房。如此做法完全破坏了双方的心理边界,以至于保姆把雇主家当成了自家,这样她就觉得雇主家的东西就是她的东西,雇主不给她就产生了恨。
事实上,雇主就是雇主,保姆就是保姆,她们是契约关系,真不能是一家人,你可以提高她的工资或提供一些帮助,但别让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可以享受你的资源。
我们大多数人对心理边界理论知之甚少,所以很难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但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困惑和痛苦,恰恰很大程度都是由于心理边界含糊不清造成的。
想想你的生活是否会遇到这样几种情况:
⊙总是被要求做这做那,结果自己的事情却被耽误了。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而过分自我否定。
⊙为了迁就别人,常常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操碎了别人的心,但常常不被领情。
⊙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反而引发孩子的逆反。
⊙ 爱一个人到极致,得到的却是无情的背叛。
以上情况统统可以归结为心理边界不清晰。
有的人, 不清楚自己的心理边界
一个人没有自我心理边界或是边界不清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
比如对于他人的越界行为无原则的忍让和顺从,最终导致这种行为变本加厉;太过于看重他人的看法,总是因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丧失信心;没有独立意识,把快乐建立在对方满意的前提上,等等,最后的结果都会是“受伤的总是你”。
心理边界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掌控圈、是一个人自我的边界、也是一个人自信的根源。
这个圈不是要把自己包裹起来,而是要分清圈内圈外。在圈里的内在世界,每个问题都有解,可以掌控。在圈外的外在世界,问题都不一定可控。
比如,对于纵火事件中的女主人来说,自己家庭圈内的事可掌控,可是保姆是家庭圈外的人,不可掌控,你对她再好,也掌控不了她能做什么,所以要有防备之心,更不能稀里糊涂地把她拉进圈内来。
在与人交往当中,你能掌控的也只有自己,永远无法掌控别人,无论你怎么做,总会有人不满意,总会有人不喜欢你。如果没有自我边界意识,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独立判断,反而不会赢得最基本的尊重。
有的人,为了所谓的爱人或朋友牺牲自己无私付出,但最后并没有换来同等的回报,却满腹委屈的责怪人家负心或是无情。
实际上,是你自己是把情感投射到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上了。你可以付出,但不要期待回报,回不回报是人家的事,你掌控不了。
所有的痛苦都是把情感投射到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上了。
心理边界就是让人区分可控的自我世界与不可控的外在世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不可控的,要么选择接纳,要么选择离开。
有的人,不尊重别人的心理边界
再熟悉的亲人,再要好的朋友,都需要心理边界。逾越那道防线,会让彼此痛苦不堪。
好比情侣关系,再亲密无间,也需要各自的空间。我们常常发现,抓得越紧,跑的越快,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不是不爱,而是心理边界受到侵犯,忍无可忍时只好逃离。
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模糊双方的心理边界,美其名曰“因为我爱你,我才这样对你”,实际上是爱的越深,侵犯越深,保持适度空间,才是长久之道。
心理越位也是亲子关系的常见现象,在中国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爱孩子,而过度掌控孩子的生活,殊不知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心理边界的。
家长缺乏边界意识,孩子就非常痛苦。
当孩子的独立需求没法满足,他们要么就叛逆离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要么就完全丧失自我边界,长大后成为一个没有自我和独立意识的人,没法与人合作,没法拒绝别人或者要求别人。
总之,没有清晰健康的心理边界就不要指望掌控自己的人生了。
心理边界就像一个能力圈,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是自己可以解决,什么是自己不能解决的。在能力圈内,可以尽情努力,但在能力圈之外,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所以,不要在意人家的看法;
所以,不要一厢情愿的投入;
所以,不要没有丝毫的遮拦;
所以,不要试图去掌控别人;
所以,不要为外界事物痛苦;
所以,掌握好自己才是正道;
……
斯多葛派哲学认为,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寻找自己的内在世界而不是外在世界,区分那些能控制的东西和不能控制的东西。
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
因此,我们要独立,要做自己,要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负责!